“嚴禁用公款購買、印制、郵寄、贈送賀年卡、明信片、年歷等物品。”近日,中央出臺了“禁卡令”。禁令一出,煙臺不少印刷、設計公司表示“禁卡令”的威風已現,企業將積極開拓其他業務以應對損失。對于禁令,市民在表示支持的同時,更期待更多反腐措施。
企業應對:將積極開拓其他業務
“今年印刷這塊要損失好多業務。”秦人品牌設計有限公司經理唐海洋在談到“禁卡令”時如是說。
據他介紹,公司每年都會為國有集團公司、廠礦企業和政府機關定制臺歷、掛歷。然而就在“禁卡令”出臺的當天,唐經理就接到了幾家局級單位、地稅部門取消訂單的消息,“事實上那些訂單我們都已經替他們設計好了。”
和唐海洋有同樣遭遇的是星海彩印有限公司的劉經理,“要印刷的紙都進好了,但還是解除了好幾個合同。”劉經理稱這些取消的訂單都與政府的宣傳卡有關,“還是有三五萬元損失的。”
劉經理介紹,每年政府機關單位的訂單在公司業務上占一成左右,所以影響雖不是很大,但也“少了一塊蛋糕”。目前公司還沒有具體的應對措施,但劉經理稱,“今后我們肯定是要多加強與社會其他企業客戶接觸,以彌補這方面的損失。”
盡管“禁卡令”對印刷廠、設計公司、廣告公司來說,可能存在業務上的沖擊,但是唐海洋還是滿懷激情地表示“舉雙手贊同”,“我們會積極開拓設計等其他業務。”
專家看法:“禁卡令”防腐還能環保
在山東工商學院政法學院教師南剛志看來,“禁卡令”的出臺利國利民。由于教授政治學的緣故,南剛志對時政新聞非常關注,也常常有自己的看法。在接受本報記者的采訪時,南剛志主要從三個方面談了自己對“禁卡令”的看法。
禁卡令’乍一看,可能會讓人覺得中央在小題大做,其實并不然。”南剛志說,公款購買賀卡,跟公款吃喝、公款旅游一樣,都涉及到公款消費,“既然涉及到了,那無論哪個環節,只要有漏洞,就應該追查。”
除了能減少公款浪費,南剛志還提到了權力尋租的問題。他舉了個例子,假如一個機關單位要印制10萬張賀卡,那么肯定有不少企業想接下這個大單,不排除有的企業為拿下訂單會使用賄賂等非正常手段,“不讓公款買了,就降低了機關單位的權力尋租空間。”
除了教師身份之外,南剛志還是煙臺市“紅色愛心之家”的志愿者。他認為,減少機關單位公款印制的大量賀卡,能為樹木騰出巨大的生存空間。
南剛志談到了嚴禁公款吃喝以來,許多高檔餐飲業被迫轉型的問題。“彩印、設計企業也應該如此。”他認為,企業不應該有“等公款消費”的思維,要積極轉變,“從個人消費群體做文章,讓消費者自己掏錢。”
市民觀點:反腐不能只靠“禁卡令”
“其實賀卡本身沒錯,出現浪費等現象的,就是一種監管和自身的道德問題。”在煙臺市某機關單位從事宣傳工作的徐女士說,以前在學校讀書時,她就經常幫領導們填寫賀卡寄送給兄弟院校,“很浪費,經常用不了抱回去了。”
工作后,徐女士也坦言單位存在“賀卡浪費”現象,一般都是元旦、春節給關系單位發送賀卡等。對“禁卡令”的出臺,她表示贊成。但她也表示擔憂,賀卡只是公款消費中很小的一部分,光靠“禁卡令”對遏制腐敗浪費能起多大作用?
在采訪中,不少市民都有跟徐女士一樣的看法。
禁卡令’的出發點是非常好的,我們也很贊成。”市民吳光杰說,從之前的嚴禁公款吃喝到中秋節的“月餅禁令”,再到現在的“禁卡令”,確實可以看到中央反腐的決心。但吳光杰認為,“禁卡令”“月餅禁令”只是反腐工作中很小的一環,單靠它起不了決定性作用。但他同時也表示出了對未來的信心,“我期待將來有更多的反腐措施。”
每張賀年卡平均需要10克優質紙張,每10萬張為1噸,需要木材5.5立方米,需要消耗近30棵10年生的樹木,生產過程中要用電、用水。如果1000萬人平均每人寄1張賀卡,就要砍掉近3000棵生長10年的樹木,耗電1萬度,排放廢水3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