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廣東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促進條例》(下稱“條例”)由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審議通過,將于3月1日起施行。
制造業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據介紹,條例是全國首個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制造強省的專門立法,將為廣東全面提升制造業當家優勢提供法律依據和制度保障,對廣東省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高質量建設制造強省具有重要意義。
牽住創新“牛鼻子”
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集群化
制造業與科技創新雙向奔赴,能讓實體經濟迸發出新的火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吳紅介紹,目前,廣東累計建設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5家,區域創新能力連續7年全國第一。
這正是廣東長期位居全國工業第一大省的底氣所在。條例緊緊牽住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這個“牛鼻子”,促進制造業創新發展,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集群化發展。
條例提出,組織實施重點領域研發計劃,加快產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和推廣應用。并明確強化制造業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支持其設立研發機構、加大研發投入、引進和培養科技人才。支持構建創新聯合體,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聯合創新。
吳紅介紹,未來廣東將繼續推動人工智能深度賦能新型工業化,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力爭新增推動920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
創新不僅僅是技術,更要從體制上創新,“共享”正是未來制造業發展的亮點。
條例明確鼓勵制造業企業圍繞產業集群的共性制造環節,建設共享工廠;另一方面還提出推動重大科研基礎設施與大型科研儀器向制造業企業開放共享,支持科研機構、高等學校與制造業企業開展合作研發,探索從法規層面紓解科技創新投入大、項目研發周期較長、風險較高等實際難題。
傳統產業技改
力爭推動超9000家工業企業開展技改
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既要抓好新興產業培育,也要抓好傳統產業升級。
技術改造,是推動傳統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環節。條例加強對企業技術改造的支持,明確支持推動制造業設備更新、工藝升級、數字賦能、管理創新,鼓勵和引導制造業企業開展數字化、綠色化、智能化改造。支持企業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對現有設施、工藝條件及生產服務等進行改造提升,通過增資擴產、軟硬件一體化改造等手段提升競爭力。
同時,條例還要求根據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實際需要統籌安排資金支持制造業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吳紅介紹,2024年,廣東力爭推動超過9000家工業企業開展技術改造。
為進一步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條例要求推動產業基礎再造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增強本省制造業在核心基礎零部件及元器件、關鍵基礎軟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產業技術基礎和關鍵技術裝備等領域的影響力和控制力,推動軟硬件同步突破。
創新平臺載體
支持粵東西北承接珠三角產業有序轉移
廣東制造業總量和結構質量均居全國前列。廣東高技術制造業、先進制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約為30%、55%,保持全國領先。形成8個萬億級別集群引領的“8372”戰略性產業集群發展格局,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四成,7個先進制造業集群入選國家隊。
如何進一步保持結構優勢?
條例要求繼續鞏固提升戰略性支柱產業,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科學謀劃未來產業,推動傳統產業提質升級,打造先進制造業集群和特色優勢產業集群。特別是積極支持新一代移動通信網絡、光纖網絡建設,統籌數據中心、超算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應用,提升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支撐能力。
條例突出大平臺建設,明確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園區載體和創新平臺載體建設。
條例規定推動建設大型產業集聚區和承接產業有序轉移主平臺,建立健全對口幫扶協作機制,支持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工業園區承接珠三角地區產業有序轉移,優化制造業區域發展布局。
要素資源保障
鼓勵設政策性基金支持制造業發展
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也離不開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資源要素的綜合保障。
條例特別強調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要素資源保障。
例如,條例要求建立健全要素市場制度,加快數據等新型要素市場培育,加強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資源的合理高效配置。
在資金保障方面,條例提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結合實際安排資金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設立支持制造業發展的政策性基金,鼓勵社會資本以多種模式設立或者參與設立產業發展、風險投資等基金支持制造業發展。
用地保障方面,條例規定編制國土空間規劃應當統籌制造業發展需求,保障制造業用地;同時根據立法調研情況,梳理總結有關地市在推動工業用地改造方面的有益經驗,要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編制國土空間規劃應當統籌制造業發展需求,保障制造業用地;符合條件的先進制造業項目用地指標由省統籌保障。支持工業用地長期租賃、先租后讓、彈性年期出讓。
此外,條例還要求加強用能保障,規定保障制造業項目合理用能需求,采取減少供應層級等措施降低制造業企業用電、用水、用氣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