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商品過度包裝”新國標落地實施已半月有余,新規對包括月餅、茶葉、粽子在內的31類食品及16類化妝品的包裝層數、包裝成本、空隙率等均做出明確規定。
食品行業包裝的新國標,將為食品行業的良性有序發展,提供全新的頂層設計和政策紅利。廣東省食品安全保障促進會副會長、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記者表示,“有利于推動月餅等節日食品回歸大眾消費品屬性,回歸傳統文化本源,回歸到食材、品質本身,讓行業的產業鏈進入全面重構、調整、優化的后消費時代。”
在政策實施后的首個佳節來臨之際,月餅、茶葉禮盒的買櫝還珠式包裝是否依舊存在?市場情況如何?對此,記者對北京市豐臺區、安徽省阜陽市的商超等市場進行了走訪。
精簡包裝更受消費者歡迎
上述標準第1號修改單明確規定,“月餅不應與其他產品混裝”,其他產品指除用于保護月餅的食品用脫氧劑、冰袋之外的所有產品。因此,月餅包裝中不能放紅酒、茶葉、刀叉等,但食品用脫氧劑、冰袋屬于保護商品的必要產品,可根據需要放入。
此外,新國標限定了包裝層數要求,食品中的糧食及其加工品不應超過三層包裝,其他食品和化妝品不應超過四層包裝。針對市場上“茶葉二兩,包裝兩斤”現象,第2號修改單規定,在包裝的成本在產品銷售價格中所占比例方面,銷售價格在200元以上的茶葉生產組織應將比例控制在15%以內、銷售價格在100元以上的月餅和粽子比例控制在15%以內。
記者走訪永輝、物美超市發現,目前,月餅、茶葉禮盒等產品大多擺放于C位,在一條條監管要求下,禮盒中混裝高價商品的情況不復存在,“瘦身”效果逐漸顯現。廠家采用精簡包裝,減少使用過多的包裝材料、簡化設計以及降低包裝的復雜性,大多禮盒包裝為1至2層,少量高端禮盒為3層。
除禮盒裝以外,超市還有大面積的散裝月餅區,滿足想要嘗試各類口味的消費者。一位正在選購散裝月餅的消費者告訴記者,中秋節前的月餅價格很高,自己吃都買一些散裝的。送人時,則更在意月餅的品牌及包裝設計,而不是關注層數多或者昂貴,反倒華而不實。
價格方面,超市的月餅禮盒價格多在200元左右,散賣月餅每枚在6元至12元。有超市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9月11日至9月17日這一周為月餅禮盒銷售高峰期,今年超市銷量高的禮盒中90%為平價款,大多禮盒包裝都可以二次利用,比較實用環保。“越臨近假期,我們賣得越多,預計接下來的一周銷量還會持續增長。”
安徽省阜陽市的一位銷售人員向記者展示了其招牌月餅,“這款原價268元,折扣之后為208元,如果買得多還可以走團購價。今年店鋪里禮盒的材質以紙盒、鐵盒為主,貴重材料的包裝很少。”
朱丹蓬對記者表示,以2021年至2022年的月餅價格為例,135元至220元是非常暢銷的主流價格帶,這一價格決定其包裝不會嘩眾取寵。隨著年齡層不斷迭代,新生代消費者更關注食材內在的質量。而企業看到了政策發展趨勢,也想以高性價比的產品回饋消費者。
2022年8月份,國家發展改革委、工信部、商務部等四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遏制“天價”月餅、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公告》表示,對單價超過500元的盒裝月餅實行重點監管。在本次走訪中,記者沒有發現“超標”月餅的存在。
褪去厚重包裝“包”出創意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6年至2022年,中國月餅禮盒市場規模呈上升趨勢,從116.5億元增長到188.7億元,預計將于2025年達247.0億元。超6成消費者中秋節有送禮需求,86.2%消費者表示會購買禮盒裝月餅,且對禮盒包裝的精致度有較高要求。
艾媒咨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對記者表示,在減少過度包裝的同時,廠家意識到消費者對環保低碳產品的需求,也極其重視產品性價比。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廠家正積極尋求如何平衡成本和產品吸引力的矛盾,探索更環保、更創新的包裝方式。今年,包裝的主要方向是在用色、用材和時尚化等創意方面進行改進,已成為各廠商的共識和努力方向。
包裝輕裝上陣,但設計美感和儀式感仍未打折扣。據記者觀察,在禮盒外包裝的設計方面,國潮文化、復古風更受消費者喜愛。隨著消費者飲食升級,月餅口味更是“卷”得出奇,除了經典的五仁、黑芝麻、棗泥等傳統風味,還有米月餅、新疆奶皮子味、酸奶味、冰激凌雪月餅等新口味。
近期,盒馬生鮮上新了椰蓉燕窩月餅和茉莉百合月餅,盒馬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在研發過程中,發現茉莉、龍井等東方口味在近來的甜品中大受歡迎,甜餡月餅的適口度會高很多,是新口味月餅里的top商品。”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38.4%的消費者喜歡中國風月餅包裝,34.1%則更青睞于簡約風,二次元風格占比達15.0%。隨著消費者追求個性,喜歡標新立異,月餅包裝也將更加個性化和定制化,注重文化內涵、個性化和材料環保等方面將成為未來月餅包裝的主要趨勢。
全聯并購公會信用管理專業委員會專家安光勇對記者表示,“月餅大戰”在新消費中爆發,未來市場將會更加內卷,企業應持續關注產品質量和消費者需求的變化,以創新性和差異化脫穎而出。
張毅則表示,過度包裝的基礎來自消費者對禮品價值和外觀的偏好,市場監管部門需要持續加強社會輿論、政策導向和教育宣傳工作,讓引導消費者了解國標的基本要求,提高消費者對環保包裝的認知和接受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