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國務院召開常委會議,研究部署公司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工作。此次改革的主要內容,一是取消有限責任公司、一人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最低注冊資本限制,不再限制公司設立時股東(發起人)的首次出資比例和繳足出資的期限,公司實收資本不再作為工商登記事項;二是將企業年檢制改為報告制;三是放寬市場主體住所(經營場所)登記條件;四是大力推進企業誠信制度建設;五是推進注冊資本由實繳登記制改為認繳登記制。
準入門檻放寬將激活印刷企業發展活力
注冊資本的放寬無疑讓眾多創業者及徘徊在創業門檻周邊的人士歡呼雀躍。人人都能擁有公司在理論上成為了可能,特別是中小企業、小微企業,大批海歸以及大學生創業企業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對于擁有10萬企業之眾,且大多為中小企業為主的印刷行業來說,無疑也是一個利好的消息。本次改革通過放寬準入門檻,將進一步激活一批印刷中小企業、小微企業的發展活力,促進印刷業的發展繁榮。
事實上,自今年以來,國家在促進印刷產業改革方面進行了多種努力。6月19日,國務院通過了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三定”規定。印刷業的監管職責雖然沒有變化,但數字印刷、綠色印刷寫進了新的三定。這表明印刷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在國家層面的重要性。
7月2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為支持小微企業發展,按照公平稅負原則,從今年8月1日起,對小微企業中月銷售額不超過2萬元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和營業稅納稅人,暫免征收增值稅和營業稅。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減輕了小微印刷企業的負擔。
“寬進嚴管”對印刷業簡政放權
在9月舉行的2013年全國印刷經理人年會上,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印刷發行司王巖鑌司長在主題發言時就指出,將按照總局的部署,努力劃清政府和市場的邊界,主動做好政府該做的事,引導、推動中國印刷業快速發展。
王司長指出,市場是產業發展的主導者,政府是產業發展的引導者。所以,這次機構改革的重點就是把機構調整和職能轉變結合起來,以職能轉變為核心,以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突破口,通過簡政放權,進一步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創造活力。“說白了,就是辦不辦印刷廠,辦什么類別的印刷廠,投資多少錢辦印刷廠,要由企業根據市場供求變化作出判斷。”
王司長強調說:“我們將按照中央寬進嚴管的思路,通過對印刷業簡政放權,取消更多審批,簡化更多程序,開放夠更多領域??紤]到當前仍有許多資本愿意投入到印刷業,要及時研究準入門檻問題。要通過調整準入制度,吸引符合條件、具有積極性的企業快速進入,用有效的放促積極的管。通過減少審批和簡化環節,擠出進入行業資金的水分和成本,尤其是對民營和外資企業來講,讓資金更快地投入到生產和市場中,激活資本對市場的作用。”
印刷監管將更加嚴格
但減少審批和簡化環節并不意味著國家對于印刷企業的完全放權。日前,國務院還通過了“上海自由貿易實驗區”的有關政策。為推動政府職能轉變,上海自貿試驗區將探索負面清單這種新的經濟管理模式。對于未列入負面清單的外商投資一般項目,最快4天可以拿到營業執照、機構代碼和稅務登記。而這一負面清單中就包括對出版物印刷投資的限制,即要求投資出版物印刷必須中方控股,且注冊資本不得低于1000萬元人民幣。
寬進的前提是嚴管。根據總局蔣建國書記的指示,總局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了印刷監管工作,對嚴重違規企業堅決“查處一批、整改一批、關停一批”。在2012年,全國共有724家印刷企業受到罰款的行政處罰,42家印刷企業被吊銷了經營許可證,還有15家印刷企業的法人代表因觸犯法律已移交司法機關處理。各地也紛紛以年度和核驗為抓手,強化準入退出管理。通過年度核驗,河南省去年注銷印刷企業81家,安徽省注銷45家,湖北省注銷35家,貴州省注銷24家,四川省注銷20家。
印刷企業要進一步加強自身管理
以公司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和印刷業簡政放權等為契機,印刷企業的活力得到了進一步的釋放。但對于廣大印刷企業而言,公司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也是一把雙刃劍。根據國務院規劃,企業年檢制度將改為年度報告制度,任何單位和個人均可查詢,使企業相關信息透明化。同時,大力推進企業誠信制度建設,注重運用信息公示和共享等手段,將企業登記備案、年度報告、資質資格等通過市場主體信用信息系統予以公示。以上種種新的變化就對印刷企業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印刷企業需要進一步加強自身管理。與以往相比,印刷企業要以更加公開、透明、誠信的姿態面對全社會的監督。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就意味著更多的通過市場來解決企業發展問題。目前,我國印刷業面臨著產能過剩等諸多問題,隨著企業準入門檻的降低,激烈的市場競爭局面還將進一步加劇。如果企業不能加強自身的管理,一旦出現違規情形將面臨“處處受限”的壓力,而企業的“失信成本”也會隨著信息公開的進一步深入而水漲船高。對于正處于變革浪潮中的印刷企業而言,這確實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