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9hbx9"></address>
    <listing id="9hbx9"><menuitem id="9hbx9"><menuitem id="9hbx9"></menuitem></menuitem></listing>

    <noframes id="9hbx9">
    <noframes id="9hbx9">

        <address id="9hbx9"><listing id="9hbx9"></listing></address>

        注冊成為vip商家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在亞洲最大造紙集群之一的江門 探秘新會企業“造紙術”升級之路

        發布日期:2023-06-14  來源:網絡  瀏覽次數:510
        核心提示:江門——這座位于廣東省中南部的城市,總面積不到1萬平方公里。在這里,藏著華南地區、全國乃至全亞洲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造紙產業集群之一。
           江門——這座位于廣東省中南部的城市,總面積不到1萬平方公里。在這里,藏著華南地區、全國乃至全亞洲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造紙產業集群之一。
         
          2022年,江門市造紙及紙制品產業鏈實現工業產值376.89億,現有規模以上企業142家,擁有維達紙業、亞太森博、中順紙業、明星紙業、雅圖仕印刷等一批產業鏈優質企業。
         
          許多人不了解的是,不久前,這里的不少企業還因為生產環節、質量管控系統落后等原因,面臨無法適應市場變化的危機。但就在最近幾年,隨著產業加速引入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傳統造紙企業“面貌一新”,順利完成了從“粗放生產”到“精細管理”的轉型。
         
          工人從產線回到辦公室
         
          新華膠絲廠(新會工業膠絲廠有限公司)是江門造紙集群的標桿企業之一,在聚酯單絲、尼龍單絲兩大主營產品的生產上有著超過38年的經驗,每年產量超過2500噸。
         
          就在幾年前,工廠里的輪班工人還需要長時間停留在潮濕悶熱的產線上,每日按流程采集各項生產信息,計算成品率能耗等,在40多度的室內環境下一待就是一天。現如今,隨著智能生產管理系統的引入,紙質表單全面“電子化”,財務、能耗、生產等復雜數據在一塊屏幕上一目了然。員工只要坐在辦公室里登錄特定賬號,就能實時追蹤數據、輸出報表統計。
         
          “我們每個組平均減少了2人。”膠絲廠研發部主任楊榮杰告訴記者,減少的這部分人力并沒有被“淘汰”,而被轉移到了工藝研發等其他崗位,以更好地服務公司創新轉型。
         
          當然,智能化技術的作用絕不只有解放人力,還體現在推動公司提質增效上。
         
          楊榮杰說,借助華為云IMC智能制造平臺,膠絲廠的生產、管理、物流實現了全鏈條數字化。“每一張訂單、每一臺設備、每個企業客戶、每一名維保師傅等信息,都可以可視化呈現,這大幅提升了公司的管理和決策效率。”新華膠絲廠CEO張崇彬表示。
         
          一組數據可以印證這一點——過去三年疫情防控期間,公司產品銷量實現15%—20%的逆勢增長,在歐洲、東南亞等海外地區的市場份額實現20%—25%的提升;凈利潤率從原來10%左右提升到接近20%的水平。
         
          9人即可把握全流程生產調度
         
          國內最大生活用紙企業之一的維達紙業(中國)有限公司在發展過程中,同樣面臨生產數據透明化不足、能源并未做到精細化管理等難題。
         
          和大多數造紙企業一樣,維達對紙張質量的檢測也是采用離線抽檢的形式,即每5萬米的母卷生產完成后,只測量最后一米的質量信息。如此操作的缺點是——紙張質量并沒有實現實時的完全檢測,如果檢測的紙張存在質量問題,5萬米的母卷也隨之成為不合格品。這樣不僅嚴重落后于生產,還大幅增加了出錯的成本。
         
          為此,維達尋求與華為云及其伙伴博依特合作,通過建立AI模型來解決這一問題。通過對質檢數據、漿板數據、磨漿數據、紙機運行參數進行數據建模,使用SVM進行磨后纖維形態預測,同時使用模型進行紙張質量預測,再經過數據模型的計算得到每一米紙張生產過程的質量參數,從而實現紙張質量的實時在線全檢,防止不合格紙張流入后續工藝,減少經濟損失。
         
          不僅如此,為了優化生產調度流程,節省用電成本,企業還搭建了一套生產數據化運營平臺(MES),通過打通生產全流程數據,實現企業能源數據、設備數據、物料數據等生產數據的集中管理、分析與信息共享。
         
          僅以維達位于江門的其中一個生產基地為例。在當中的一個車間,每條生產線上平均僅需9人就可完成造紙環節全流程的監測和管理,該生產基地總年產能超過26萬噸。而像這樣實現了“智能化”的生產基地,維達在亞太地區總共設立了13家,造紙年產能可達139萬噸。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返回頂部
        日韩黄色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