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隨著食品科技進步、消費需求升級,人們對食品包裝有了更多要求。湯面外賣打包可以干濕分離,一杯普通奶茶塑封甚至可以“換裝”易拉罐,還有泵式牙膏管、定量奶粉蓋等等,這些新食品包裝如何應運而生?戳視頻,跟隨記者的鏡頭去廣交會看看。
誘人的美食要想走進家家戶戶,那一定離不開食品包裝。印花餅干就是經過印花包裝的定制餅干,這些印花是如何印上去的,又是如何保障食品安全的呢?今天的食品包裝第一站,帶大家逛逛廣交會的可食用油墨展位。
首先看到的就是一個特殊的打印機,通過將餅干、蛋糕放進提前設計好的模版位置放進打印機,加入可食用油墨,只要一分鐘,就能夠制作出印花糕點了。
參展商 張瓊:一天的時間,我們接待了大概有四十多個客戶,包括美國、澳大利亞、泰國等等。
總臺記者 彭安若:在廣交會食品展區,適應環保需求的食品包裝也吸引了不少采購商的目光。有一種容量為1升的啤酒罐,這個啤酒罐的特別之處不止在于它的容量,還在于它的材料。
參展商 常美媛:像這種易拉罐包裝,它在生產、運輸和處理過程中碳排量很少,重量也輕便,能夠100%回收利用。
對于外商而言,中國的食品包裝價格低、質量高,還能夠提供個性化的定制服務,具有非常強的市場競爭力。而從簡單的存儲、保鮮到如今的創意定制、綠色環保、便利生活,今天食品包裝行業的發展,其實也反映了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更體現了綠色發展理念在我們生活細節上的貫徹。食品消費買到的不僅是美食,更是不斷創新發展的包裝技術。
記者觀察:廣交會里的“大食物觀”
中國是一個有著14億多人口的大國,為了解決好吃飯問題、保障糧食安全,我國創造性地提出“樹立大食物觀”這一科學命題,這也被寫入了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其實,大食物觀,通俗地講,就是我們從吃得飽向如何吃得更好、更健康轉變?,F在人們的餐桌上,種類豐富了,食材也更加新穎,這些都是踐行大食物觀的表現。那么,在本屆廣交會里,藏著哪些有趣的味道和食材呢?
水產品是重要的菜籃子產品,也是人們日常攝取動物蛋白的重要來源。這家參展企業借助全產業鏈技術,培育開發了一系列的海產品,在展會上備受國內外客商青睞。
參展商 許燕萍:我們從種(苗)培育、水產養殖、水產加工等環節發力,不斷研發和挖掘來自海洋的優質蛋白,開館兩天以來,已經有意向的合作客戶有60多家。
往“副食”方向發力,也是不少食品企業的共同選擇。各種各樣的產品在展會上也吸引了眾多境內外采購商的目光。
參展商 劉英杰:我們國際上出口了30多個國家,像歐美、中東還有亞洲的日本、韓國,都是賣得挺好的。
參展商 陳俊興:把更好更多的農產品加工成我們的消費品,現在出口到全世界146個國家,基本覆蓋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
在展會現場,不少企業堅持科技創新,不斷培育更多具有知識產權的產品,讓老百姓吃的更健康,更綠色,產品也銷往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