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雕版印刷于12月1日正式亮相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非遺空間。揚州廣陵古籍刻印社一共選送了9件展陳品,包含雕版印刷精品、雕版印刷文創、雕版印刷版片、雕版印刷工具四大類。展陳時間為期1年,截止到2022年11月底。
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位于江蘇省文化館內。該中心以“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為指導,承擔著全省非遺文化保護、傳播、展覽、交流等相關工作。
“雕版印刷技藝是運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圖案,再用墨、紙、絹等材料刷印、裝訂成冊頁或書籍的一種特殊技藝。”揚州廣陵古籍刻印社相關負責人說,該技藝至今仍保存著完整形態,其中饾版印刷等經典技藝,造化神奇,為現代印刷技術也無法仿效。2006年,揚州的“雕版印刷技藝”項目經申報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09年,以揚州為代表的“中國雕版印刷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部分展陳品賞析:
《北平箋譜》
《北平箋譜》由魯迅、鄭振鐸整理編印,共收錄彩色套印、單色印刷小品310幅,刻印社組織數十位工藝師,由國家級傳承人陳義時大師領頭雕刻,按照這些畫箋的原貌,用了6年時間刻了數千塊饾版,印制出來的水印畫觸摸有凹凸感,令人嘆為觀止。是當代雕版印刷技藝的代表作品之一。
木活字《唐詩三百首》
為了讓揚州活字印刷技藝重新綻放光芒,雕版印刷技藝傳承人陳美琦按照《武英殿聚珍版程式》中的標準制作木活字《唐詩三百首》,作品選用全唐詩字體,共計制作2萬多個木字丁,每個字丁大小一致,長寬均為1cm,高2.4cm,是當代活字印刷技藝的代表作。
《揚州風光》雕版臺燈
揚州廣陵古籍刻印社為世界園藝博覽會設計開發《揚州風光》雕版臺燈,產品選取代表揚州特色的風景圖案,雕刻13塊套色版進行印制,并手工裝裱至臺燈燈罩上,讓雕版印刷從書籍中走出來,進入到尋常百姓的生活中去。
《廣陵箋譜》
揚州廣陵古籍刻印社選取歷代名箋中的經典圖案,用中國傳統的雕版印刷技藝制作,根據圖案的類型加以分類,其中的每一頁詩箋即可題詩寫字,也可以根據個人喜好裝裱配框,成為家中的裝飾品。該產品是揚州獨具特色的旅游伴手禮,充分體現揚州歷史文化底蘊,該產品被選為2019年全國美術高峰論壇代表禮品。
《廣陵文扇》
揚州廣陵古籍刻印社精心挑選箋譜中精美圖案,經過勾描、分版、套印,托裱等步驟,將雕版印刷技藝創造性轉化為非遺衍生品文人雅扇,形成一種獨特的審美效果,讓雕版印刷技藝從古籍中走進尋常百姓家。
《雕版印刷系列記事箋》
揚州廣陵古籍刻印社選取中國傳統文化內容作為底本,縮小成書規格,既有山水,也有人物、還有詩,設計成日記本樣式,每日一記,既可記事,亦可領略中華傳統文化,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熏陶,做到了編寫、實用、獨特、價廉。
《京杭大運河全貌》
雕版印刷作品《京杭大運河全貌》由揚州廣陵古籍刻印社制作設計,歷時一個月。作品使用棠梨木刊刻,展現京杭大運河全程風貌,經過寫樣、上樣、引線、扯線發刀、挑刀、鏟空、刷印等步驟將這一作品完美呈現出來,是當代雕版印刷技藝的代表作品之一。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雕版印刷作品《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由揚州廣陵古籍刻印社制作設計,歷時一個月。作品使用棠梨木刊刻,將描寫揚州風光的唐詩與景色圖案完美展現出來,經過寫樣、上樣、引線、扯線發刀、挑刀、鏟空、刷印等步驟將這一作品完美呈現出來,是當代雕版印刷技藝的代表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