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新華網記者劉巧從重慶市潼南區市場監管局獲悉,該局日前查處了一起洗滌商品包裝混淆案。當事人未經授權,擅自使用與他人有一定影響的商品近似的包裝,構成了不正當競爭行為。
日前,潼南區市場監管局接到舉報,稱潼南某日化公司生產銷售的洗滌商品外包裝仿冒。通過對舉報人、當事人、相關企業進行調查,執法人員發現,當事人所售商品雖在包裝袋上使用了自主的商標、備案作品等,但與舉報人經營商品的外包裝在顏色組成、主體構圖等方面相似度高,整體易致人混淆。
經查,舉報人商品的包裝使用、銷售時間均早于當事人且未授權當事人使用該包裝。當事人行為構成擅自使用與他人有一定影響的商品近似的包裝、引人誤認為是他人商品的違法行為。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辦理中。
“該案有別于傳統造假,使用完全相同商標、包裝的侵權行為,在‘傍名牌’違法行為中較具典型性。”潼南區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對案件的嚴厲查處,有力維護了企業利益,保護消費者權益。
據了解,為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加強對假冒偽劣商品的整治工作,今年以來,潼南區市場監管局已立案查處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案件10件、經營偽劣食品案件161件、產品質量違法案件27件、專利違法案件18件,營造了良好有序的市場環境,維護了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