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9hbx9"></address>
    <listing id="9hbx9"><menuitem id="9hbx9"><menuitem id="9hbx9"></menuitem></menuitem></listing>

    <noframes id="9hbx9">
    <noframes id="9hbx9">

        <address id="9hbx9"><listing id="9hbx9"></listing></address>

        注冊成為vip商家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降解市場預測:快遞、外賣、購物袋、農膜,哪個市場最大?

        發布日期:2021-06-16  來源:網絡  瀏覽次數:1098
        核心提示:降解市場預測:快遞、外賣、購物袋、農膜,哪個市場最大?
         可降解塑料加速替代,2025年市場容量可超500億

            (一)需求端:快遞、外賣、零售及農業行業潛力巨大,可降解塑料需求270萬噸

            根據《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主要限制使用的塑料制品有四類:塑料購物袋,一次性塑料餐具,賓館、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和快遞塑料包裝。另外超薄塑料袋和超薄農膜的生產和銷售也受到限制。從政策指引和行業塑料消費量出發,中性假設下我們認為至2025年快遞包裝、農業地膜、一次性餐具以及塑料購物袋等領域將會釋放可降解塑料需求68萬噸、47萬噸、106萬噸和49萬噸,合計270萬噸。按目前可降解塑料均價2萬元/噸進行粗略的匡算,市場規模達540億元左右。具體需求量測算過程如下:

            快遞行業:

            快遞行業在電商經濟的帶動下快速發展,國內塑料包裝物消耗量將大幅增加。國內快遞業務量在十二五期間維持約50%的高速增長,2017年后放緩至中高增速,至2020年完成快遞量833.6億件,同比增長31%。在快遞業務量快速遞增的同時,產生了大量的廢棄快遞包裝,由于難以收集回收,約99%(質量比)直接混入生活垃圾被填埋或焚燒。以2018年為例,我國快遞行業共消耗塑料類包裝材料85.18萬噸,種類包括塑料薄膜袋(81.7%%)、編織袋(6.4%)、珠光(1.3%)、泡沫箱(1.3%)和膠帶(9.9%)等,假設快遞行業消耗的塑料包裝物與快遞業務量維持等比例上升,2020年快遞行業消耗的塑料包裝物將達到140萬噸左右。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2022年和2025年全國快遞量將達到989億件和1349億件,我們在同樣的測算條件下推算消耗的塑料包裝物將達到166萬噸和227萬噸。

            落實到替代層面,《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規劃,到2022年底,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省市的郵政快遞網點,先行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裝袋、一次性塑料編織袋等,降低不可降解的塑料膠帶使用量。到2025年底,全國范圍郵政快遞網點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裝袋、塑料膠帶、一次性塑料編織袋等。在快遞行業高集中度的情況下,政策有望高效有序地落實,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五省市快遞量約占全國70%,中性假設下禁止不可降解塑料快遞包裝可帶來30%的替代率,2022年和2025年全國快遞行業可降解替代率可達21%和30%,對應可降解塑料替代量為35萬噸和68萬噸;若在樂觀假設下,2022年和2025年降解塑料替代量可達47萬噸和91萬噸。

            餐飲外送行業:

            餐飲外賣市場持續高速擴張,塑料餐具消耗量高達77萬噸。自2012年餐飲外賣行業在中國爆發以來,人們隨時隨地就餐的需求帶動餐飲外賣滲透率的提升,消費者規模從2014年的1.24億人上升至2019年的4.21億人,同期即時配送訂單量從11.7億單上升至182.8億單,CAGR分別為28%和73%。截止2019年餐飲外賣行業在中國居民中的滲透率達35%以上(一、二線居民為40%,三、四線居民為15%),下沉市場挖掘+服務多元化拓寬+后疫情時代人們對聚集等餐的排斥等因素將繼續為餐飲外賣提供充足的增長空間,考慮近年訂單增速逐漸回落至40%水平,保守估計下2025年訂單量將以12%年復合增長率增長至369億單。

            與此同時,大量的塑料餐具如塑料餐盒/餐杯、塑料勺子、塑料刀叉和塑料吸管被消耗,這些塑料餐具一般選用PP、PS等傳統塑料作為基材。從定量的角度去分析,我們借鑒了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溫宗國教授的《基于行業全產業鏈評估一份外賣訂單的環境影響》,通過原始訂單數據、商家的實地調研和包裝物樣本寄送等方式,獲得北京市每份外賣訂單中各類餐具材質的質量均值,其中塑料餐具包含PP餐盒/杯、PS餐盒/杯、PP勺子/叉子和HDPE包裝袋,合計60.2g/單。假定全國每單外賣消耗塑料餐具60.2g,2019年全國外賣消耗的塑料餐具高達77萬噸以上,到2025年外賣消耗的塑料餐具達156萬噸。

            可降解塑料替代量有望達到47萬噸?!蛾P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底,地級以上城市餐飲外賣領域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消耗強度下降30%。假設每單外賣塑料餐具消耗維持60.2g/單,在樂觀估計下2022年和2025年總量上可降解塑料的替代實現15%和30%,釋放可降解塑料需求18萬噸和47萬噸。

            塑料購物袋:

            塑料購物袋是本次新禁塑令的重點治理的塑料制品之一,其使用頻率高耐用性差且較難分揀回收,是塑料垃圾的主要來源之一。本次禁塑令將于2020、2022和2025分步實現不可見降解在全部地級市主要零售場所和餐飲打包外賣服務過程中禁用,鼓勵有條件的城鄉結合部、鄉鎮和農村在集市等場所停用不可降解塑料。

            在可降解塑料袋替代過程中,公眾綠色意識崛起和政策禁令推進必然是同步進行的,意味著塑料減量使用、耐用性購物袋替換、紙袋、可降解塑料等包裝袋替換將會并存。消費總量測算上,參考《中國塑料的環境足跡評估》的統計數據,中國家庭年均消費86kg塑料,其中有82kg為大宗消費,而大宗消費中有18%來自于超市、市場購物場景,以戶均人口2.92人/戶換算,人均塑料袋消費量為5.05kg/年。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人口總量達14.1億人,粗略推算得塑料袋消費量達到713萬噸左右。

            落實在可降解塑料袋需求上,我們區分開城鎮和農村進行測算,首先假設總人口以2019年增速水平線型外推,城鎮人口比例和人均塑料袋消費維持不變。在替代率到關鍵假設方面,出于政策中對消費場所要求的考量,本次測算只針對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假設這幾類場所約占總體塑料購物袋消費場所的50%,到2025年塑料購物袋的人均消費有50%的減量,這是由于公眾環保意識加強和環保袋、布袋等耐用購物袋的使用習慣進一步加強,另有10%的需求轉向紙質購物袋,剩余40%替代為可降解塑料袋,而農村區域的替代率一律按城鎮替代率的30%折算,即2025年可降解塑料的城鎮區域和農村區域的替代率達到20%和6%。測算結果中,2022和2025年可降解塑料購物袋將達到65萬噸和106萬噸。

            農膜行業:

            百萬噸級農膜用量穩中向上,以可降解塑料替代有望化解殘留污染。農業薄膜是農業重要的生產資料,其具有保溫、防止水分與肥料流失、防止土壤板結和改善光熱條件等用途,一般基材選用PVC、PE、PP等合成樹脂材料,主要產品為農用地膜與溫室大棚膜。在使用方式上,農業地膜現存的問題主要是回收難和殘留污染。回收的難點在于,市場上仍有銷售大量厚度不符合國標的農膜,此類農膜在田間老化后容易破碎而變得難以收集,人手收集緩慢且回收率低,對于殘破的農膜大多只能一燒了之。然而無論焚燒或回收處理,農膜使用過程中難免有碎片殘留混藏在泥土里,長期累積后塑料碎片會破壞土壤結構阻礙作物根系生長,進而導致農產品減產,因此發展可降解農膜是目前較為理想的解決方案。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中國農業塑料薄膜維持在240-260萬噸/年的使用量,18年地膜產量約為140.4萬噸(約占農膜總使用量57%),在農耕地面積穩守紅線+糧食增產長期需求的保障下,預計農膜的需求保持穩定向好的態勢。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農用薄膜專委會在2020年8月預測,“十四五”期間農膜行業平均增長率設定為3%的水平上較為適宜,在該測算設定下推算,2026年農膜產量有望增長至287萬噸,其中地膜產量約為164萬噸。

            可降解地膜與農產品價格敏感度較小,樂觀預計下2025年市場滲透率有望達到30%。由于可降解塑料價格約為傳統塑料的2-3倍,相應地可降解地膜成本更加高昂,消費終端(種植戶)的接受度可能受到影響,使得可降解地膜的推廣程度受限,因此我們對可降解地膜價格進行測算,并以棉花為例。

            假設在傳統地膜被替代,棉花利潤受影響的程度。測算條件如下,假設棉花每公頃的產量和用膜量為1.82噸/公頃和0.055噸/公頃,PVC地膜價格=PVC現價+加工費1150元/噸,可降解地膜價格=PBAT模擬價格(模擬成本+40%毛利率條件推算)+加工費1150元/噸,換算得單噸棉花的地膜費用率。測算結果:傳統PVC地膜的用膜費用率約在1.5-2%,可降解地膜的用膜費用率在4-5%間波動,可降解地膜替代后地膜費用提高幅度約為1-2倍,但總體占比依然偏小,成本仍在可接受范圍內且種植戶可適當向下游轉嫁。未來隨著PBAT等可降解塑料原料的產能逐漸規模化+上游BDO價格回落,PBAT價格有望進一步下降,利好可降解地膜的擴大推廣范圍。未來農膜殘留治理依然朝著可降解塑料替代+提高回收率+減量使用的綠色路徑發展,而可降解塑料替代唯一可徹底降解殘留聚合物的方法,在成本有望下降和政策推動的條件下預計可降解地膜2025年滲透率為30%,相應釋放可降解農用地膜需求約49萬噸。

            (二)供給端:中國產能規模全球最大,群雄逐鹿于黃金賽道

            全球產能不足100萬噸/年,未來主要增長主力集中在中國。截止2020年,全球可降解塑料袋的產能呈現出品種分散,產能規模小,集中度較低的特點,目前主要量產的可降解塑料產能主要是PLA、二元酸二元醇共聚酯和PCC。海外產能方面,現有產線品種主要是PLA和二元酸二元醇共聚酯,占45%和55%,其中PLA單線產能最大為美國NatureWorks(產能規模15萬噸/年),PBAT單線產能最大為意大利Novamont(產能規模為10萬噸/年),目前在建工程中有三家企業建設PHA合計2.6萬噸/年,兩家企業建設PBAT合計6.8萬噸/年。中國產能方面,現有產線品種主要是PLA和二元酸二元醇共聚酯,占24%和69%,另外PHA和PCC分別占3%和4%,其中PLA單線產能最大為安徽豐原(產能規模5萬噸/年),PBAT單線產能最大為新疆藍山屯河(產能規模為9萬噸/年),規模均小于海外企業。由于中國新限塑政策推行力度更大,現有在建產能總規模達128.7萬噸,比目前全球產能總和還要大,而且仍有284萬噸擬建產能處于規劃階段,待市場需求逐漸明朗后可較快建設投放。

            目前中國現有產能及在建產能合計約176.7萬噸,而前文我們測算得到,中國新限塑政策推行釋放的可降解塑料需求將有望達到270萬噸,若需求符合預期,供給端缺口仍在53%以上。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返回頂部
        日韩黄色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