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息6分 民間高利貸壓垮企業
其實,在麗水當地,企業因銀行擔保、互保出現連鎖危機時,民間高利貸也大都參與其中,或在問題起初時,也可能是推倒企業的最后一根稻草。
葉永佩的危機就與一筆高利貸擔保有關。他較早時為一家企業擔保高利貸90萬元,因那家企業最終償還無力,而被訴至法院,具有連帶責任的葉永佩也被告上法庭。
這對葉永佩的直接影響是企業在銀行系統的信用一落千丈,他的多筆貸款遭到銀行抽貸,然后就發生了上述企業停產的一幕。
一位銀行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當面臨這種情況時,由于銀行本身也是企業,有一套包括不良率和風險控制在內的考核制度,所以明知抽貸對企業會造成很大的資金壓力,但也不得不做。
但企業說法卻要尖銳很多,“銀行會千方百計的讓你還貸款,告訴你會續貸,企業在這個時候很相信銀行,就去借高利貸把貸款還上了,但銀行最后隨便一個理由告訴企業不能續貸,然后就對企業進行抽貸,企業就背上了長期高利貸。”
甚至有些企業家還直截了當地說,當和銀行表示續貸資金還有缺口時,有的銀行還會幫忙介紹民間借貸公司。
拖累葉永佩的一家企業破產,就與高利貸有直接關聯,葉稱,這家企業高利貸欠了1000萬,不到一年時間,利息就付了700萬,還欠1000萬本金,疊加銀行貸款,最終企業資不抵債。
據了解,麗水當地高利貸一般利息在月息6分左右,有一套完整的操作手法。企業通常使用高利貸資金不會超過10天,而當企業出現被銀行抽貸情況后,事情變得嚴峻起來。當放貸者認為企業無法歸還時,便將企業的所有借條一起訴至法院,值得一提的是,因為企業此前也經常把高利貸當做過橋資金使用,因此借款合同中的歸還時間往往很短,一般在兩個月左右。
約定最遲還款日期一過,放貸者就可以對企業進行訴訟,被訴企業以及擔保企業因信用驟降而被抽貸便隨之而至,與這些被訴企業還有關聯的其他企業也面臨被卷入其中的風險。
企業老板們還表示,類似問題頻頻出現,放高利貸人同樣面臨資金回流困境,日子也不好過,目前麗水當地6分月息已經是熟人價格,市場行情已經漲至1毛5。
2008年金融海嘯是引發危機的“蝴蝶”?
目前銀行抽貸、民間借貸和企業擔保引發的企業融資問題在麗水十分普遍,近兩個月來,麗水市蓮都區法院和麗水中院審理的案件,民間借貸引發的糾紛約占半數,而這其中很多案件的被告,往往包含許多個人和公司。企業家們稱,很多人都因為幫人擔保而牽扯其中。
追溯資金鏈危機起源時,老板們不約而同地從2008年金融海嘯開始講起,時過5年,那場山洪般的全球經濟危機仍是導致許多企業如今身陷風暴的那只蝴蝶。 一位目前身背近億元各種債務的老板張林(化名)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當時國家為了刺激經濟,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銀行釋放大筆貸款,鼓勵企業借貸。但中小企業缺乏抵押物,為了能增加貸款規模,銀行積極主動促成企業之間的互保和聯保。
“當時都是銀行請我們吃飯,攬存找我們,放貸也找我們,明明只有1000萬的額度,想方設法給我們提高到2000萬,就包括利用互保聯保方式。”張明說,那時我企業的全部貸款才2000萬而已。
而海量的貸款從銀行出來,并不全部流向企業的擴大再生產或轉型升級,而是大部分流向了地產、礦產、期貨以及高利貸市場等獲利更高的投機領域。
來自中國人民銀行溫州支行撰寫的《溫州民間借貸市場調查報告》顯示,溫州1100億民間借貸的總盤子中,僅有35%用于實業經營,其他都用于投機。而根據民間的估算,投機的比例或許還要更高。
麗水很多企業家也同樣存在這一現象,張明就曾在西部買過礦山,“其實金融危機時,企業并沒感到太寒冷,當時企業家總被組織聽課,經常聽到的觀點就是未來物價會升值,買些資源等能保值,加上手里有充裕的貸款,就去買礦了,但自己不會經營,礦山所在地商業環境我們也不熟悉,大都賠了進去。”
但他還說道,企業也并非沒有擴大自己產業而只去投資的設想,在工業園區買地建廠房的也有很多,但土地和建房開銷不是企業一年兩年能夠賺回來的,只能續貸??摄y行一停貸,等于就斷了企業生路。
“有高利貸的企業可能最先倒閉,連帶銀行互保、高利貸擔保的諸多企業恐怕多數也不能幸免,資金鏈寬裕時大家都寬裕,緊張時一起緊張,讓他們幫助還近千萬的貸款基本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張明說道。
隨之到來的還是一場相互間的信任危機。浙江商幫文化由來已久,葉永佩說,他是麗水溫州商會的常務副會長,很多擔保都是礙于情面稀里糊涂就簽上字了,那時大家都想的是不可能出問題,現在怎么可能沒有埋怨呢。
當危機真正出現時,也往往被過分渲染,“最近有人說我貸款了一億,去澳門賭場輸掉八千萬,我2005年去過一次泰國,之后一直沒離開國內,護照都過期了。”葉永佩苦笑著又燃起一根煙?!?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