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由安徽省印刷包裝物資商會主辦的“安徽印刷包裝界攻堅克難創新發展論壇暨《安徽省紙包裝智造工序指導價(試行)首發式》”在合肥遠東印務有限責任公司隆重舉行!
安徽華藝印刷包裝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朝英應大會會務組之邀,在會上發表了題為《創業,我們永遠在路上》主題演講,與會人員聽后觸動不斷、大為贊嘆,共感李董身為女性,堅韌不拔、居安思危,奮勇有為,謀篇全面,永保創業激情。為了讓更多業界同仁和廣大讀者得以借鑒和學習,現將她的演講全文刊登如下。
安徽華藝印刷包裝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朝英應大會會務組之邀,在會上發表了題為《創業,我們永遠在路上》主題演講,與會人員聽后觸動不斷、大為贊嘆,共感李董身為女性,堅韌不拔、居安思危,奮勇有為,謀篇全面,永保創業激情。為了讓更多業界同仁和廣大讀者得以借鑒和學習,現將她的演講全文刊登如下。
創業,我們永遠在路上


尊敬的王處長、熊會長、李會長,各位商會的領導,各位企業家同仁:
大家上午好!
我是安徽華藝印刷包裝有限公司的李朝英,來自安徽宣城——中國文房四寶之鄉。我和大家一樣是一名印刷包裝人,二十三年前白手起家開始創業,在印包行業默默耕耘二十余載,致力于做好一個紙箱,一個紙盒。受王處長邀請有幸參加今天的論壇并作發言,我深感榮幸。
接下來我先跟大家報告一下我與印包行業的結緣,1995年,我在宣城的古泉鎮上開了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打字社,我是從鋼板刻蠟紙開始做起的,那時的手動打字機估計很多年輕人都沒見過,類似諜戰片中的發報機在下面安裝了一個可以移動的字盤,敲字的手柄和方式與發報機操作極其相似。一次偶然的機會,一個朋友來玩,說到他在印刷廠上班,于是就有了參觀的機會,當我站在印刷機旁,看到一張張的白紙從印刷機中飛速的印出來,我被深深的震撼了。回家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于是萌生了開印刷廠的念頭。想干就干,立即行動!第一個困難就是資金,怎么辦?借!于是我硬著頭皮去找親戚、同學,東拼西湊借來了三千元,開始我的創業之路。對于農村出生的我,這一筆錢可是一筆不小的數字。于是托人買來一臺舊圓盤機和一臺舊的老式的人工切紙刀,那切紙刀據說是日本產的,就像鍘刀一樣,沒有動力,是靠人力將刀柄拉下把紙切斷的,切紙這是一項純體力活,不像現在我們已經用上了切紙聯動線。員工只需按按按鈕。設備有了,到哪兒去找業務呢?又到哪去找會開機器的員工呢?總之困難重重。當時我的眼界和圈子也只在我們小鎮上。于是,以古泉鎮教辦和古泉政府為主要市場,再輻射到下面各個小學,測試卷、練習本、信紙信封等等都是我的目標訂單。因為我做業務責任心強,講誠信,慢慢地老客戶介紹新客戶,訂單隨之也多了起來,我又陸續買了第三臺、第四臺機器。因為缺資金,往往都是送完第一單貨結回第一單錢再買第二單的材料,因為貨款常常不及時,等我買來第二單紙張,已臨近交期,沒辦法,只能連夜干。記得有次是建行一個系統升級,所有表單要換版更新,必須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那是一筆大訂單有5萬多元,印好還要分送到下面各個縣建行,時間緊任務重,加之材料耽誤,我帶著幾名員工連續工作了三天兩夜,夜里困極了就往切紙機旁的廢紙堆上一倒,瞇一會兒又爬起來,終于在規定日期把貨趕了出來。然后裝上大篷車分頭送往各縣,等送完了貨,我倒頭從第一天下午睡到第二天上午。那時候根本沒有苦和累的概念,只有一個強大的信念:我一定要按時交貨,不能耽誤客戶的時間!
時光緩緩流淌,到了2005年,我看到市場上越來越多的產品用紙箱、紙盒來包裝,于是有了轉型做包裝的想法,那時手里的資金離開一個包裝廠差得太遠了,我就想先從外面買瓦楞紙板,幾乎一天一車從合肥把加工印刷好的面張紙和單瓦紙板拉回來,我們只做裱紙、模切、釘箱。轉型做包裝相當于我的二次創業,買機器,租廠房,找市場,借資金。把前期吃過的苦又重來一遍。我的員工當時就7、8個人,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樣,齊心協力,艱苦奮斗,從社會零印向印刷包裝完成了成功轉型。這期間我們吃了無盡的苦,受了無數的罪,也不知度過了多少不眠之夜!總算熬過了最艱難的歲月,非常感恩在這個過程中幫助過我的每一位親朋好友、各位領導、每一位客戶和供應商!是他們給了我幫助和支持,信心和鼓勵,才讓我能夠走到今天!
過了幾年安穩日子,2010年,我又想,我公司的水印紙板從人家那兒買,何不我自己買線生產呢?于是萌生了開二級廠的想法。也是想干就干,于是在古泉鎮工業園區買了80畝土地,當年開工,建設廠房,開始了我的第三次創業。第一棟廠房即將完工時,接到政府通知古泉工業園區立即停止施工,因市政府城市規劃調整原因,這無異于晴天霹靂,我投下去的幾百萬被卡在那兒,動彈不得。我一趟趟的跑鎮政府,懇求領導解決問題,皆無功而返。這時候訂購的明緯五層紙板生產線因不能按時購買,面臨著第一筆訂金將作為違約金罰沒;而且因不能按時投產籌措的資金也無力償還,當時的那種無助和絕望像黑夜一樣吞噬著我,那段時間我整夜睡不著覺,頭發掉了很多,差點患上了抑郁癥。天無絕人之路,后來得益于一次市婦聯召開的座談會,在會上,當時的市委領導,得知女企業家們的種種困難后,幫助我們逐一解決,于是,政府同意我們開工建設,條件是在6個月內剩余廠房全部建成完工,這幾個月又是多么的艱難啊,籌資金、趕工期,哪一項都是讓人窒息搬的難受,我們硬是扛過來了。
2014年3月,我們水印工廠建成投產,3月16日第一張紙板出來,我激動地簽上了我的名字。這張紙板至今仍保存在我的辦公柜里。五層線的吞吐量很大,24小時30多萬平方米紙板出來,產能有了,市場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就在我們被耽擱近3年的時間里,周邊也陸續上了幾條生產線,紙板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利潤空間一壓再壓,幾近虧損的邊緣,我毅然決定立即上水印紙箱項目,于是再買設備,2014年10月水印紙箱建成投產。但市場沒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簡單,水印生產線不比膠印,因其工序少,產能大,現有市場遠遠滿足不了,唯有與大企業合作,爭取大的訂單,方可解決市場問題,于是我們制定了一個“大客戶戰略”,同年底成功與德力西簽署了戰略合作,2015年與恒安集團、雙匯集團達成戰略合作,2016年與立白集團、國藥集團、黃山膠囊合作。2017年參加了蒙牛集團首次全國供應商招投標項目,并與之成功合作,同年與三只松鼠合作成功。至此,大客戶戰略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
在水印包裝發展的同時,2015年底,我們買下了宣城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收儲的一個企業土地和廠房,作為膠印工廠的生產基地。2017年3月我們注冊成立了宣城華藝包裝科技有限公司,開始膠印工廠的布局和發展。2019年6月份在原廠區1萬多平方米廠房的基礎上,我們投資新建了24000㎡的標準化廠房,打造智能化信息化車間,今年8月已竣工投產。9月份我們又成功購置了毗鄰的30畝土地,擬建二期35000㎡廠房。項目完成后,建成印刷包裝制品研發、設計、檢測中心,形成年產2億只瓦楞紙箱的規模,逐漸實現打造皖南印刷文化產業中心的目標。我跟我的團隊說:我們將拉開第四次創業的序幕。
2020年,全球經濟遭遇逆流,當今世界正經歷著百年未有的大變局,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明顯增加,新冠疫情影響廣泛深遠。對于我們印包行業來說雖然大環境令人極不樂觀,但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物質基礎雄厚,人力資源豐富,市場空間廣闊,社會大局穩定。我們要善于在危機中育生機。習總書記7月份在企業家座談會上的講話,以及8月20日在合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為我們民營企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更加堅定了我們的信心。一是:政府今年持續推出了紓困惠企的各項政策,減輕了企業負擔;二是面對國內國際形式,逐漸形成國內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向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為企業后續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三是,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必定會助推安徽經濟的高質量飛速發展。咱們合肥這兩年的高速發展就是很好的例子。
那我們要做的就是,如何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奮勇向前。
國家“十三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明確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的核心地位。所以創新在我們未來的企業經營中將成為我們核心的工作和企業發展戰略的不二選擇。借此機會我也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們企業在創新發展中開展的一些工作:堅持高質量發展理念,變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型。
1、激發人才創新活力,2020年6月我們公司引進“工分制管理體系”,實行4個月下來,現在效果非常好…… 工分制管理體系的核心是奮斗者文化,即讓奮斗者成為受益者。
2、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練好企業內功;近年來,我們通過自主研發,擁有4項發明專利,13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外觀設計專利授權,我們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以產品創新為重點,堅持不斷提升精準服務水平;
3、持續提升智能化、信息化兩化融合綜合集成水平。通過不斷升級ERP管理系統和MES生管系統,提高我們的現代化管理水平和精細化生產水平……
我看到今天我們在這里召開這個論壇,其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是,紙包裝工序指導價首發,我個人認為這是我們安徽印包協會做的一件大事,是應對當前乃至未來的一個創新舉動,旨在凝聚所有印包企業,在當前市場壓力巨大的競爭形式下,大家抱團取暖,共同應對市場風險和壓力。印包企業是一個重資產行業,設備投入非常大,輕則幾百萬,重則幾千萬,而且目前行業又處在一個無序競爭的狀態,大家你爭我斗,自相殘殺。這對我們企業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雖然這個指導價不一定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這是我們行業協會發揮自身作用,實行行業自律做的一項立足未來和長遠的有利于行業有序發展和企業生存發展的工作,我們很多時候看到一個企業今天的的成功和成就,其實早在三、五年前甚至更早這個企業就在布局和策劃了,就像我們的華為的鴻蒙系統和麒麟芯片一樣,在受到以美國為首的部分國家聯合打擊時,依然能夠應對。我對此次印包協會為這項工作做出的努力深表感謝!
未來已來,后疫情時代的氣息正朝著我們撲面而來,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的調整自己企業的發展戰略,應對每一次的危機, 抓住每一次的機遇,于我們企業而言,每一次的變革都是一次再創業。
奮斗的人生最美麗,精彩不過創業時,創業,我們永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