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打贏藍天保衛戰收官之年,也是科學謀劃“十四五”大氣污染防治規劃的關鍵之年。
一些監管部門在處理環境問題時,不問青紅皂白,不管違法與否,“先停再說”的做法。在過去兩三年的地方環保整治當中,“一刀切”做法并不少見。
近日,多地再次對生態環境領域 “一刀切”問題打出了鐵拳。
據生態環境部透露,該部已經審議并原則通過《關于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生態環境問題平時不作為、急時“一刀切”問題專項整治工作的報告》。生態環境部要求, 對“一刀切”問題做到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絕不姑息;要從深層次解決政策不科學、能力不勝任、作風不扎實等導致“一刀切”的問題。
今年,國家辦公廳印發《關于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扎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改革,統籌配置行政執法職能和執法資源,切實解決多頭多層重復執法問題,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持續多年的督察對各類環境違法行為進行了有力的打擊,但也確實產生了不少“一刀切”的行為!
山東省代省長李干杰在支持服務民營企業綠色發展交流推進會上發表講話,他指出:
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一定要依法依規開展,千萬別圖一時痛快,不能過于理論化和理想化。問題如果沒有上升到法律法規標準層面,可以先放一放。因為問題不是一天兩天積累形成的,解決起來也絕非一夜之間。
李干杰表示,依法依規既是企業應盡的社會責任,也有利于企業自身發展,否則是不可持續的。
對于生態環保領域的“一刀切”和簡單粗暴問題,我們歷來態度鮮明、堅決反對、嚴格禁止,發現一起、嚴懲一起、絕不姑息。李干杰指出,環境環保執法一刀切主要表現在:
一、平時不作為,急時亂作為,督察檢查一來,先停再說;
二,不給合理的整改時間。
李干杰強調,環境執法要在平時工作下功夫,對于一些歷史遺留問題,應該給足整改的時間,讓企業行動起來,總比不行動好。
多地緊急發文響應!
???江蘇:環境檢查一年最多查2次!減少突擊檢查!
近日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出臺《關于在生態環境監督管理過程中加強企業產權保護的意見》,通過對守法企業無事不擾,標桿企業豁免, 嚴禁環保“一刀切”,保護企業產權。
《意見》提出,省市兩級生態環境部門應結合實際統籌開展集中式的強化監督, 原則上每年不超過二次,減少對企業不必要的檢查抽查。
對專項行動的次數,《意見》也予以了嚴控, 提出涉及全省范圍的專項執法行動每年原則上不超過 6 個,各設區市不得層層加碼或重復組織。
對其中環境污染突出、群眾反映強烈的,堅決依法予以查處,避免 " 突擊式 " 整治或關停。
???山東:發布“嚴禁一刀切9條措施”
山東省發布的《嚴禁安全生產執法“一刀切”九條措施》通知明確,原則上不得要求企業停工停產。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后,原則上不得采用“一家企業發生事故、同類其他企業停產整改”簡單化處理方式。
???河北:嚴禁對企業一停了之!
據悉,河北省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近日制發《河北省生態環境領域嚴禁“一刀切”行為專項工作方案》。 自4月1日起至年底,在全河北省開展專項工作,嚴防和治理生態環境領域“一刀切”問題。
???濟南市:規定減輕或免除16種環境行政處罰
今年,濟南市生態環境局印發《減輕和免除行政處罰的實施意見(施行)》,《意見》規定了減輕和免除環境行政處罰的16種情形,在全國首開先河。
《意見》指出,違法行為輕微并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后果的,可免予處罰,并明確了10種可免除行政處罰的情形,包括對未批先建的單位,未驗先投的單位及個人,超標排污的單位,散亂污企業,以及未設置監測點位和采樣監測平臺的部分違法情形,在符合一定條件下,可以免除處罰。
???太原市:明確對7種行為不予處罰
太原市生態環境局印發了《市場輕微違法經營行為不予行政處罰和一般違法行為從輕減輕行政處罰的目錄清單》,對7種行為不予處罰。
不予處罰指生態環境部門在開展執法檢查過程中,經調查認定行政相對人無主觀故意,首次輕微違法,經批評教育、告誡引導或責令整改,相對人及時主動糾正且沒有造成危害后果的,生態環境部門不再予以罰款處罰。
堅決拒絕“一刀切”!需各地落到實處!
社會治理,必須注重合法性,遵循行政程序,追究效率和效益統一。
小編認為環保治理,更應如此。若為了一時的檢查“過關”,不分青紅皂白一律實施集中停工停業停產,既不利于發現真問題,也在客觀上將環保治理推向發展和生活的反面,不利于增進社會和民眾對環保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