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衰退已成不可避免的定局
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不言而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6月底發布最新《世界經濟展望》預測2020 年全球GDP增長率為–4.9%,今年全球經濟很可能經歷“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超過十年前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的嚴重程度。從預測數據來看,除中國外幾乎所有主要經濟體2020年GDP增速為負,特別是一些疫情持續惡化的國家,其經濟下滑程度比之前預測的更為嚴重,表現為大部分經濟體第二季度經濟深度衰退、消費和服務產出顯著下降、封鎖措施導致人員流動依然受阻、經濟活動急劇下滑對勞動力市場造成災難性打擊,進而導致消費需求大幅下滑。
中國是唯一保持正增長的經濟體。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5月份中國工業生產穩中有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連續2個月正增長;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持續增長,新興服務業深入發展;市場銷售增速加快,網上零售占比繼續提高,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降幅大幅收窄;出口保持較快增長,5月份出口總額14358億元,同比增長7.7%。此外,多項先導性指標向好,預示著6月工業經濟超預期復蘇:6月份制造業PMI繼續運行在榮枯線以上,連續4個月保持在擴張區間,回升幅度好于預期;6月全國發電量同比增長約9.1%,高于去年同期發電量增速,也高于5月4.3%的增速。目前全國工業的復工率接近100%,種種跡象顯示,雖然整體生活還受到一定的影響,但中國的經濟總體復蘇態勢持續向好。
突發危機堅定加固供應鏈的必要性
新冠疫情突發所帶來的災難,對企業供應鏈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考驗。6月底世界貿易組織(WTO)發布了最新《全球貿易數據與展望》報告指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影響全球經濟,今年上半年世界貿易大幅下滑,預計二季度全球商品貿易將下降約18.5%,這是有記錄以來的最大降幅。雖然國內企業已經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但是企業供應鏈韌性的強弱成為企業能否經受住考驗的關鍵,面對遠沒有消退的全球疫情,造紙產業的原料和銷售供應鏈正在承受越來越大的壓力,造紙企業必須重視提升供應鏈韌性。
而在疫情沖擊之下,全球供應鏈將迎來重大的結構性調整,每個國家以及企業都在思考重新布局供應鏈,并導致未來有可能出現趨勢上的變化。一是一些經濟體和企業可能會更加重視供應鏈的可控性,甚至收縮回區域性的供應鏈。二是一些企業的供應鏈的布局可能更加多元,會選擇更多的備選供應鏈企業,來預防供應鏈可能斷裂帶來的風險,這對企業的供應鏈格局是一個重大的調整機會。供應鏈是一個復雜的管理系統,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造紙企業必須做好相應的預案,提前鞏固與供應鏈企業的深度合作,把握供應鏈全程運行的靈活性,積極著手準備著迎接更大的挑戰。
持續創新和技術儲備成為續命良藥
疫情就像一個魔鏡,照出了之前從未顯現而不被重視的問題。通過訪問造紙企業和分析行業運行數據,大致可以發現一個規律,重視創新和技術儲備的企業大多頂住了疫情所帶來的影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企業的快速發展。據了解,這次疫情中,由于對防護用品的極度需求,有的造紙企業因為之前做了相關的技術儲備,迅速把技術轉化為產能并及時投放市場,不但沒有因為疫情影響生產,反而因為疫情需求而帶動了企業發展。
當前形勢下,造紙企業面臨生存與發展的嚴峻現實,如何增強企業的競爭力,保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保持持續創新和技術儲備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成為決定企業未來發展的要素。造紙企業應未雨綢繆,盡早制定和加強技術創新和技術儲備策略,高度重視技術創新體系的建設,持續加大對技術創新的投入。而且創新技術并不僅是著眼于當下,必須適合未來一定時期內的市場需求,是為了謀求拓展未來發展新空間。通過在技術上厚積薄發,為下一次跨越、突破行業發展天花板提供技術支撐。當然,大部分中小企業由于規模有限、技術創新力量較小,可以通過與科研院所的合作,拓寬企業技術儲備的渠道,通過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提高自身競爭能力,增強企業發展后勁。
發現造紙產業巨變背后的暗流涌動
疫情給經濟社會運行帶來了巨大影響,當危機來臨,沒有任何企業能獨善其身,造紙企業必須對行業未來走勢具有前瞻性的判斷,倒逼企業思考未來的發展之路,除了關注疫情走勢、理順供應鏈、做好技術儲備之外,當前造紙行業有三個趨勢需要加以重視。
造紙企業須認識到全球疫情危機帶來的生產方式變革趨勢。企業數字化轉型,不僅僅局限于IT架構升級、企業上云等議題,而是要立足行業加強自身企業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5G時代的降臨將掀起一場顛覆式的產業變革,為創新、商業和經濟發展開辟新的道路。造紙企業需要主動利用數字技術改造提升生產模式,加強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強化產業升級支撐能力。
造紙企業須認識到原料供應保障成為決定生存的決定因素。國家禁止洋垃圾入境的“禁廢令”發布三年來,進口廢紙的數量逐年減少,6月份生態環境部最新表示,自2021年起我國全面禁止固體廢物進口,造紙行業將面臨巨大的纖維原料缺口。雖然通過提高國內廢紙回收率可以填充一部分需求,但杯水車薪難以短期內滿足所有企業需求。此外個別企業轉而與國外企業合作或者直接在國外建廢紙漿廠再運至國內,但這也需要二到三年過程。在此期間如何保障企業原料是急迫面對的問題。
中國全面限塑將給造紙行業帶來一次難得一遇的發展良機。今年1月份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5月份發改委發布細化的禁塑目錄,隨著最嚴“限塑令”進一步落實,紙張作為塑料最佳替代產品之一,有機構測算可以催生約1000萬噸紙制品需求,這對造紙行業造來說將迎來一次不可多得的發展機遇,相關企業需提前布局,借機實現企業的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