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級廠從業人員的跨界程度,異彩紛呈。因為順應了包裝市場需求多樣、分散化的特點,各有建樹,成為包裝行業不可取代的業態。
行業人士總認為大魚吃小魚,但在需求多樣化的當今,小企業總能適配出市場需要的物種,往往代表著生命力的頑強。大魚吃小魚吃了億萬年了,但小魚依然眾多。單個的小,并不代表競爭力弱,而代表匹配性強。
三級廠,是產業鏈里不可或缺的生態品種。看看紙箱界業內人士如何說:
- 王總:我融合了具備市場資源與技術資源的股東,新上一條二手瓦線,加上原有的單瓦線,讓我對標的產品與自有產能之間高度匹配,減少了供貨的不確定性。另外,我還用富余產能為同行代工。
- 林總:我與幾個紙箱廠老板共同投入,建立了一個8000平米的紙箱共享加工中心,各經營主體獨立核算,但生產過程共享,可減少產品制程環節的浪費,提高設備利用率,提升銷售競爭力。
- 潘總:業內原有的二級廠、三級廠割裂的現實即將打破,首先是從三級廠之間形成2.5工廠模式開始,已成為各紙箱廠老板的自覺行動,未來在產業協同方面還有大的潛力可挖。
- 張總:我們三個老板把工廠拼到一起了,淘汰不好的設備,共享更高效的設備,形成了一家有規模的紙箱廠,統一工廠管理,不僅做自己的訂單,也幫同行代工,有利于提升工廠運營的競爭力。
- 湯總:我網店上的紙箱銷售量逐年提升,目前我已不再投資增加設備了,專心運營銷售,電商包裝我就發給張總來做,現在兩家配合得不錯。
- 文總:我自己的紙箱廠面積還有許多富余,我讓另兩家紙箱廠與我合租廠房,遇到有協作關系的訂單,我們可以互相代工,成本降低、效率還更高。
這些案例,盡顯三級廠的靈活多樣,具備互相協作的優勢。
在此,不得不提到誕生于東莞的紙制品制造行業協會,從2017至今已發展出東莞、深圳、惠州三個協會,原以為老死不相往來的紙箱同行,目前聚集在一起,會員幾百家,每年的年會多姿多彩,由此帶來共商協作大計、自由組合抱團的趨勢。“紙因有你,箱聚深圳”就是今年年會的口號。
(莞、深、惠三地協會 年會活動照片)
以前,我們只看到紙箱同行互相殺價、低價搶單,目前行業已普遍意識到,除了競爭關系,還有豐富的協作空間??!
紙箱廠的特點是,你家里有什么樣的設備,才能做對應的產品,如果有相應業務資源,買設備怕被套上債務枷鎖,不買設備又怕失去生意機會。最為折衷的辦法是,接來的訂單如果自己做不了,可以讓與自己形成協作關系的紙箱廠代工,同時解決了別人設備開機率問題。兩全齊美的事,怎么不好呢?這才是抱團取暖的正確姿勢。
紙板廠群體,就不是這樣了,其產品只有瓦楞紙板,僅是紙箱制造環節中的一個工序。各紙板廠因為產品高度同質化,很難有協作空間,產生的只能是競爭關系--你多吃幾口,其它廠就會少吃幾口。
在這方面,三級廠勝二級廠一籌。A三級廠做不了的訂單,可以放在B廠加工,從而形成互助式協同生產關系。但二級廠的紙板訂單是無法放在另一家廠代工的。
所以,對于三級廠來說,具備同行抱團協作優勢;對于二級廠說,同行無法抱團,只能走縱向整合之路,因為同行不具備互補性,而上下游(二級廠+三級廠)又是天然互補的,這是由各自的行業基因特點決定了的。
可以預期,未來不僅是大魚吃小魚,也不僅是快魚吃慢魚,還有一種--眾魚吃獨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