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9hbx9"></address>
    <listing id="9hbx9"><menuitem id="9hbx9"><menuitem id="9hbx9"></menuitem></menuitem></listing>

    <noframes id="9hbx9">
    <noframes id="9hbx9">

        <address id="9hbx9"><listing id="9hbx9"></listing></address>

        注冊成為vip商家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合興、裕同等上市包裝印刷企業賬上有多少錢?

        發布日期:2019-08-08  來源:中國好包裝網   瀏覽次數:1345
        核心提示:“印刷企業家”統計了30家圈內上市公司2018年年報合并資產負債表“貨幣資金”項目下給出的數據,鎖定的時點是2018年末,用以分析。
         無論紙價是高還是低,賺得是多還是少,造紙廠一般都更愿意與有錢的印刷廠做生意。問題是:一般印刷廠賬上有多少錢,多數時候都是老板和老板娘守口如瓶的秘密。除了少數財務人員,很難為外人所知。

         

        好在上市公司都有年報發布,為此,印刷企業家統計了30家圈內上市公司2018年年報合并資產負債表貨幣資金項目下給出的數據,鎖定的時點是2018年末,用以分析。

        貨幣資金項目通常又包括現金、銀行存款和其他貨幣資金(諸如:銀行匯票存款、銀行本票存款、信用證保證金存款、信用卡存款、存出投資款等)。相對其他資產,貨幣資金的流動性最強,也就是花起來最方便。

        圈內上市公司到底多有錢呢?

        先看整體。截止2018年末,30家上市公司共持有貨幣資金144.66億元,平均每家4.82億元,與2017年末相比減少9.12%。

        2018年末印刷業上市公司持有貨幣資金情況(單位:萬元)

        再看個體。30家上市公司中,持有貨幣資金在10億元以上的有兩家:奧瑞金,15.86億元;紫江企業,13.28億元。

        5-10億元之間的有10家。其中,美盈森最高,為9.90億元;東風股份、勁嘉股份、長榮股份、鴻博股份、裕同科技在8-9億元區間,分別為8.51億元、8.39億元、8.35億元、8.24億元、8.23億元;合興包裝、東港股份、順灝股份在7-8億元區間,分別為7.98億元、7.94億元、7.46億元;永新股份獨占5-7億元區間,為5.28億元。

        3-5億元之間的有4家。其中,永吉股份略高,為4.15億元;金時科技、陜西金葉、恩捷股份較為接近,分別為3.50億元、3.49億元、3.14億元。

        1-3億元之間的有10家,企業密集度最高。其中,吉宏股份、界龍實業、盛通股份、昇興股份均超過2億元,分別為2.81億元、2.68億元、2.14億元、2.11億元。創源文化、寶鋼包裝、環球印務、新宏澤、愛司凱、集友股份在1-2億元區間,分別為1.94億元、1.55億元、1.55億元、1.48億元、1.23億元、1.15億元。

        不足1億元的有4家:澄天偉業、海順新材、普麗盛、翔港科技,分別為8708.28萬元、6392.23萬元、4318.57萬元、4068.96萬元。

        從最高的15.86億元到最低的4068.96萬元,印刷圈上市公司擁有的貨幣資金差距是不是還蠻大的?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是合并報表數據,單一的絕對值并不能完全說明問題。比如奧瑞金、紫江、裕同、合興、勁嘉、東風等大佬級企業,納入合并報表范圍的企業少則十幾家,多則幾十家,平均每家企業持有的貨幣資金數量可能也只有幾千萬元。

        規模越大是不是越有錢?

        當然了,賬戶里的貨幣資金主要是為了維持企業的日常運營,少了肯定不行,但也不是越多越好。道理很簡單,老板們開工廠、干事業,主要還是為了多賺點錢,而資金躺在賬戶里基本上不會有太多收益。

        話又說回來,既然主要是為了維持日常運營,那是不是說銷售規模越大的企業持有的貨幣資金越多?因為買賣越大,花錢的地方越多嘛。

        從整體上看,的確有這樣的傾向。比如,持有貨幣資金最多的5家企業,2018年營業收入均超過30億元;而持有貨幣資金最少的7家企業,2018年營業收入在30家上市公司中均位居后9名之列。

        不過,并不絕對。比如2018年營收高達121.66億元的合興,年末持有的貨幣資金僅有7.98億元;營收規模近50億元的寶鋼包裝,持有的貨幣資金更是只有1.55億元。而營收規模超85億元的大佬裕同持有的貨幣資金,比營收規模只有7億出頭的鴻博股份,還要略低一些。

        為了看得更清晰一些,算了一個比值:用各上市公司的平均貨幣資金余額(2018年年初貨幣資金余額加年末貨幣資金余額除以2),除以2018年的營業收入,得到的比值越小,說明一家企業每1元營收對應的貨幣資金余額越少。反之,比值越大,說明每1元營收對應的貨幣資金余額越多。

        結果,就有了下面這張表格

        印刷業上市公司貨幣資金營收比情況

        為什么用平均貨幣資金余額?年初、年末兩個點的平均值,一般比一個時點的數據更靠譜。

        從表中可以發現,30家企業的平均比值為0.20,即每1元營收對應的貨幣資金余額為0.20元。這個數字怎么樣?各位老板可以拿自己的報表比比看。

        其中,寶鋼包裝、合興包裝的比值最低,分別只有0.04、0.06,即每1元營收對應的貨幣資金余額分別只有4分錢、6分錢。

        這一方面可能說明它們的資金周轉效率很高,另一方面也可能說明它們面對的資金壓力相對較大。

        這或許正是進入2019年后,寶鋼包裝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并由大股東寶武集團同步對旗下4家子公司進行增資的原因所在。目前,本次增資已經基本完成,寶鋼包裝的4家子公司合計獲得注入資金11.99億元。

        比值最高的是鴻博、長榮,分別為1.11、0.81。一般而言,這說明兩家公司的資金儲備十分充裕,應付日常運營需求綽綽有余。

        長榮手握重金,與其2017年完成的一次非公開發行有關。通過這次發行,長榮共獲得募集資金凈額14.56億元。鴻博同樣有一次非公開發行,只不過是在2016年,獲得募集資金凈額7.62億元。

        從整體上看,圈內上市公司的比值多數都在0.50以下。其中,又以0.10-0.30區間密度最高,集中了17家企業。也就是說,大部分圈內上市公司每1元營收,對應的貨幣資金余額在1毛到3毛錢之間。

        做企業就是找錢、花錢和賺錢

        賬面上的貨幣資金余額很重要,卻未必完全靠譜。有的企業看著賬面上錢不少,可能是老板費盡千辛萬苦、不知道付出多大代價借來的。有的企業看著賬面上錢不多,卻可能是老板不肯讓錢閑著,拿出去投資、理財賺錢去了。

        30家圈內上市公司看,不少企業2018年年末與年初的貨幣資金余額都有大幅下降。其中,不少都被用于投資、理財了。還有一些企業,看著賬面上的貨幣資金不少,錢卻早不知道哪兒去了。

        否則,就很難解釋,為什么有的上市公司賬面上趴著150多個億,卻還不起15億的債務;有的上市公司賬面上有18個億,卻拿不出6000多元的分紅款。

        眼看著近來上市公司花式爆雷的案例越來越多,嚴酷的現實一再提醒各位老板:做企業賬面上有多少錢很重要,真正保持一個健康、良性的現金流更重要。

        因為企業收支無不依賴于資金流動,只有保持現金的持續流轉,企業才談得上發展和盈利。一旦現金流停滯或斷裂,等待企業的通常是滅頂之災。

        問題是:怎樣才能保持企業現金流的健康、良性?說起來還是很簡單的。對大多數老板來說,做企業都可以歸結為3件事:找錢、花錢、賺錢。

        做企業的目標是賺錢,大家都知道,不用啰嗦。問題是:賺錢的前提是要有投入,也就是先花錢。就好比開一家印刷廠,租地方、買機器、招工人,哪哪不需要花錢?

        花的錢要有出處,這就需要找錢。不管是股東的,還是銀行的、風險投資的、親戚朋友借的,反正是要有人能找得到,拿得來。所以,要保持企業現金流的健康、良性,無非是要能找錢、會花錢、多賺錢。

        所謂能找錢,就是融資渠道通暢,需要錢的時候不能說是召之即來,最起碼不能召之不來。

        當然了,找錢的渠道不同,風險也不一樣。比如,對印刷廠來說,銀行貸款、融資租賃等的壓力相對較小,高利貸的風險就很大。盡管如此,有的老板在重壓之下,還是會鋌而走險,這就很麻煩。

        所謂會還錢,就是該花的錢花,不該花的堅決不花。雖說花錢是為了更好地賺錢,但市場不會為過度的投資和揮霍買單。脫離市場需求和企業實際的大手筆投入看似豪氣,卻往往引發不可預知的風險。

        多賺錢就好理解了。如果企業花掉的錢,都能撒著歡、翻著倍地流回來。老板們一般不用太發愁。

        現在的問題在于:對有些印刷廠老板來說,找、錢賺錢貌似越來越難、花錢的地方卻越來越多。何況,在什么錢該花、什么錢不該花的問題上,說起來好辦,拿捏起來卻不容易。

        也就是說,要真正搞好一家企業,維持現金流的健康、良性,絕非隨口說說這么簡單。而且這里說的還是舊套路、老調調。在互聯網創業圈,雖說企業的最終目標也是賺錢,但不少老板的工作主要就是不停地找錢、花錢,然后尋機套現。

        就像成立不到2年的瑞幸咖啡,它賺錢了嗎?不僅沒有,2018年一年還就虧掉了16個多億。就是這樣一家企業,通過不停地找錢、花錢,成立僅17個月就成功登陸納斯達克,創造了中國企業赴美上市的最快紀錄。

        類似瑞幸咖啡等互聯網創業項目的套路,有老板也曾試圖復制到印刷圈,但幾年下來似乎都不太成功。所以,不少老板又回過頭來說:還是要好好賺錢、做生意。

        既然回到了做實體的老路上,各位老板不妨回家翻翻賬本看看腰包里到底有多少錢。畢竟,搞印刷還是要手中有糧,才能心中不慌。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返回頂部
        日韩黄色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