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來自生態環境部7月8日消息稱,即將啟動的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將覆蓋上海、福建、海南、重慶、甘肅、青海。
進駐時間約1個月。“堅持問題導向”是此輪環保督察核心的關鍵詞。“無論是對地方,還是對國務院有關部門,還是對有關中央企業,督察工作都堅持問題導向不會變、信息公開不會變、強化督察問責不會變。”生態環境部副部長翟青曾指出。
與首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不同,“環保欽差”再出發之前有了新規范。2019年6月底印發的《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規定》首次以黨內法規的形式確立了督察基本制度的框架、程序規范、權限責任等,明確了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是兩級督察體制:中央一級、省一級。同時,要求堅決禁止緊急停工、緊急停業、緊急停產等簡單、粗暴的方式。
為了精準問責,防止追責擴大化,部分地方黨委和政府聯合出臺了生態環境保護的“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權力清單文件。環境執法一旦上升到法律層面,從基層政府到生產企業,都不再是以往“一陣風”式的整改形式。
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曾明確,自今年起,用三年左右時間完成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例行督察,并于之后的2022年對一些重點環境問題進行督察“回頭看”。
尤為值得關注的是,此輪督察的亮點之一在于承擔重要生態環境保護職責的國務院有關部門及從事的生產經營活動對生態環境影響較大的有關中央企業也將納入督察范圍。
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化工集團有限公司2家中央企業被列入首批督察央企。采取針對性的督察,對重點國有企業開展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以點帶面。
再如,對第一輪督察中普遍出現的“未批先建”等環保問題,第二輪督察過程中將始終保持高壓態勢。
從督察事項來看,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從側重環境污染防治向生態保護和環境污染防治并重轉變。采取統一實施督察、統一報告反饋、分別移交移送的方式,進一步壓實責任,倒逼落實。
關注從源頭上預防環境污染、生態破壞,更加關注產業結構布局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布局優化等政策措施的落實。
目前,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步入以強調增強生態環?;A、提升綠色發展能力為主要任務的階段。從督察模式來看,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從全面的督察向全面督察與重點督察相結合轉變。
結合被督察省份具體情況,每個省份同步統籌安排1個生態環境保護專項督察,進一步強化宣傳和典型案例發布,并采用新技術、新方法來提高督察效能。
而在過去3年里,中央生態環保督察以環境違法“零容忍”的高壓態勢鐵腕治污,有力推動了各地生態環境質量的改善。
近年來,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在執法監管層面力度空前,正在推動形成機制更加健全、監管更加有力、保護更加嚴格的生態保護監管新格局。
而從更深層次激發了生產要素的活力,使合法合規企業的生產效益逐步提升,這些變化也是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