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政府主管工業部門官員,在看到日本的凸版印刷及日本印刷公司,不禁問臺灣是不是有辦法培養像他們一樣,年營業額達到1.6兆日圓(185億美元)的印刷企業,不只有文化、傳播、包裝、工業、建材、紡織印刷之外,更在五十多年前涉入電視、晶體管、IC的光電、電子、半導體制程,一路走來兩家日本超大型印刷企業,所提供奈米光罩制程,是全世界半導體產業不能缺少的制程,在LCD或其它光電產業上的情況也一樣,雖然這一方面營運產值,占公司營業35~40%而已,卻是兩家公司獲利不能缺少的主要來源,可見中國大陸印刷同業的追求做大,只是做更多的生意、招攬更多的業務、擴大更多廠房、設備及人力,去做未來印刷業發展方向和目標,如果分析所謂的中國印刷大企業,其核心能力是比一家中型,甚至于小型印刷企業強時,會發現到根本沒有居多,甚至于有時可以說“除了大之外,根本沒有特色,因為他們的能耐,是砸下錢之后馬上就可以復制的”。因此要和日本印刷、凸版印刷公司在很多面向的研發,很廣泛的日本全國,乃至于全世界布點狀況相比,中國所謂百大、百強印刷企業是不能相比的,況且百強印刷企業當中,有3成半到4成為外資企業,最重要是中國最能賺錢的企業也是外資企業,所以要做大到不如要有利才更為重要。
做為服務業的印刷業也是技術生產的服務型事業,一家世界最大級的日本印刷公司,并不是沒有罩門的。有一年我途經夏威夷去拜訪一位著名畫家客戶黛安娜,她有一本畫冊要印制費用約需五萬多美金,日本印刷的報價比我們公司貴一成多,客戶單刀直入的問我,你們有多少員工,答以五十多人,那么大日本印刷有多少名員工呢,答以一萬兩千多人,她再問那么我為什么要把畫冊工作拿給你們印呢?我說:您的三千本畫冊對我公司來說是一個月營業額的六分之一,公司會由二、三十年經驗的生產人員照顧著,反之日本印刷公司每月的營業額接近十億美金,因此只占他們營業額的兩萬分之一,還達不到一個員工的平均營業額,自然是小事一樁,輪不到用他們工廠內的巨大機器來生產,而把您的畫作發外印刷加工。況且您的色彩校對及色彩修改是由我們擁有三、四十年經驗的老板,為您做審核才交技術部門修改,再回到我們手中核對,若日本印刷公司是由夏威夷業務承接,他們將您的意見送到紐約北美辦公室,再送回東京國外部轉成日文轉交到生產部門再轉外包廠家,這一路六、七手的轉達,您對畫作內容的色彩修改意見將會扭曲變形到什么程度,實在難以想象。這種客制化服務以及長久以來的畫冊專業制作經歷,終于獲得黛安娜認同,也做了好幾次的生意,大家皆大歡喜,不只便宜而且服務很貼心。這個啟發是大恐龍要和小白兔爭食低矮小草時,恐龍在東西沒吃到之前,所消耗的體力已經很大。
以中國最大印刷企業,兩、三年前都在珠三角的外向型包裝生產,四、五十部平張紙平印機,每年營業額23億人民幣,員工2.3萬人,每人營業10萬人民幣,在多年前雇用一個人月薪1,200、1,300人民幣,年薪二萬元薪資占20%,但富士康事件后,薪資馬上漲30%,這一來薪資漲幅吃掉6%的純利是非常可怕,主要是生產中,有很多工作依賴手工完成,在國外不合算才拿到中國來印刷,是因為早期中國的人事成本低,現在已快失去這個有利條件了。就算09年在中國排名第一的當納利印刷公司,其全球每年營業額近百億美金,是分散在全世界27個國家營運生產,這種布局可以吸引最大型國際公司,像電子、汽車或是電訊公司,他們只要上當納利一家公司,全世界各國語言輸出文件、書冊等等都不用再操心,但中國的印刷企業仍沒有這樣的布局,甚至于想當這樣的世界性公司的企圖心也沒有。
面對有版印刷的業務即將萎縮,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分布式靠網絡功能的無版打印設備,這個情況一如二次大戰初期,很多國家發展巨型戰艦,一艘擁有射程四十多公里巨炮數門的海上炮臺,但德國卑斯麥號卻是被英國由船上起飛的魚雷機擊中船舵后,失去控制航行方向的能力,而被一群英國小型戰艦合力擊沉,世界海上霸權由戰艦轉向有更遠、更有彈性攻擊力的航空母艦,甚至于飛彈船艦。因為巨大火炮可射向四十公里外的目標物,但地球的圓型表面曲度,以當時光學量測及瞄準科技是“看”不到目標,所以也很難命中目標。中國多數企業包括印刷業,一如在一場又一場多濕溫暖環境中成長,無風也無環境大災害發生,未來是否就會有如此好的條件,一帆風順地成長呢?答案是否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