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京東正式發布“青流計劃”,宣布推出一種名為“青流箱”的全新快遞箱。不同于傳統的瓦楞紙箱,青流箱在派件完成后會回收利用,最多可循環20次,如果箱體破損那么也可以完全“回爐重做”,青流箱上的配套使用的膠帶也是可降解材質,更加環保。
京東物流在發布這款牛氣哄哄的循環箱時,聲稱三年將減少100億紙箱的用量,一時之間,整個紙箱行業有一種涼涼的感覺。然而,兩年過去,京東吹下的牛皮似乎沒能實現,這種青色的塑料箱并沒有什么存在感,京東用戶也很少見到這種箱子。
不過,青流計劃并未就此流產。3月30日,京東正式宣布將會在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沈陽、成都、西安這7個城市開始推廣青流箱,在購買部分產品的時候可以在訂單中選擇使用青流箱配送,快遞小哥在配送完成后會收回青流箱以便重復利用。
對于“青流箱”之類的循環箱,物流行業人士并不十分看好。首先,這類箱子回收后需要回收并消毒,回收成本并不低。如果消毒不徹底,造成食品污染,可能造成整條循環箱供應鏈崩解。
其次,而且青流箱也不可能經得住暴力分揀的摧殘,估計沒有使用幾次就會破損,最終綜合成本可能更高。
再次,青流箱在管理嚴格的電商平臺上使用固然是好,但顯然無法與第三方物流兼融,這樣大縮小了其使用范圍,也增加了回收成本。青流箱固定規格的尺寸,也大大限制了不同尺寸商品的配送。
最后,這種號稱更環保低碳的回收箱對用戶來說意義不大,因而得不到用戶的支持。相反,當商品送到用戶手中時立即收回的做法,會大大降低用戶的體驗。說心里話,無論是快遞員還是消費者,大家都活得太累,哪有耐心應付包裝箱循環所帶來的繁瑣?
由此不難看出,青流箱遲遲得不到市場認可并不是沒有來由的。而菜鳥、京東、順豐們本身并沒有太大的動力,多半是迫于輿論壓力的無奈應變之舉。
不過隨著包裝紙廠家的不斷漲價,信息技術的進步和物流系統的升級,相信總有一天,這類產品還是具備一定生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