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視財經《交易時間》欄目對2018年度的紙包裝低迷行情進行了追蹤報導。
央視的鏡頭為我們真實地呈現了“庫存壓力大、開工率下降、訂單減少……”這一冰冷的現狀。
在東莞清浦紙業,員工安連全透露,2017年造紙行業景氣時,春節前每天都要加班到半夜,而2018年底至今,由于下游訂單減少,有的工人已經提早回家過年。該企業人均日工作量已從400多立方縮減到300多立方。清埔紙業董事長張新雄表示,整體訂單在下半年同比減少了20%。
而東莞的黃氏錦輝公司里,董事長黃勝雄先生同樣感受到了行業的低迷,2017年全年銷售量同比增長了18%,而2018年,訂單下降明顯,工廠的開工率也明顯不足,他們預計整體銷量同比將會有10%-20%的下跌。另外,黃勝雄還表示,在紙價進入下行通道中,企業必須強化庫存的管控,否則就會產生一個負盈利的情況。因為在整個包裝行業,大家取得信息的途徑是透明的。
而2018年的紙貿商,作為造紙廠和包裝廠之間的夾心層,則承受了巨大的損失。廈門建發紙業負責人陳壽孫表示,由于下游的拿貨量減少,導致庫存周轉從30天拉長到最多45天。單庫存這塊,就至少有10%到20%的跌價損失。
據卓創資訊的監測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紙品價格整體呈下行走勢,以價格降幅較大的箱板紙為例,價格最高點出現在去年6月第一周為:5640元/噸,最低點出現在11月第二周為4393元/噸。
根據中國造紙協會統計數據預測,2018年全年造紙行業總產量約為10300萬噸,同比下降7.5%,全行業表觀消費量10380萬噸,同比下降4.7%。紙漿總產量約為7100萬噸,同比下降11%,紙漿總消費量約為9300萬噸,同比下降7.5%。
卓創資訊包裝用紙分析師王亞男認為,下半年紙價跌多漲少的主要原因是下半年需求的減弱。下半年為傳統的包裝紙需求旺季,但今年因出口訂單減少,加之中秋節、國慶節、雙11等節日的出貨量不理想,在利空的需求下,箱板紙轉變為買方市場,紙價以下滑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