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9hbx9"></address>
    <listing id="9hbx9"><menuitem id="9hbx9"><menuitem id="9hbx9"></menuitem></menuitem></listing>

    <noframes id="9hbx9">
    <noframes id="9hbx9">

        <address id="9hbx9"><listing id="9hbx9"></listing></address>

        注冊成為vip商家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熱點新聞 » 正文

        香港書展:為何7天吸引香港近1/7人口?

        發布日期:2013-07-26  來源:中新網  作者:ahprint  瀏覽次數:1958
        核心提示: 臺灣《聯合報》今天刊發著名香港作家馬家輝的評論文章《找尋香港書展的文化能量》,該文介紹了香港書展,認為書展有文化力量,其實認真地、全面地看待書展的真面目,等于認真地、全面地看待香港社會的文化取向和閱讀需要。

          臺灣《聯合報》今天刊發著名香港作家馬家輝的評論文章《找尋香港書展的文化能量》,該文介紹了香港書展,認為書展有文化力量,其實認真地、全面地看待書展的真面目,等于認真地、全面地看待香港社會的文化取向和閱讀需要。

          文章摘編如下:

          今天是第24屆香港書展開幕之日,估計將有8、90萬人次觀眾參與,而江湖一直傳說,其實早就超過100萬了,只不過主辦單位故意把數字壓低,以免觸犯消防安全條例;100萬是一條分界線,在此以上和以下的防火安全措施極不相同,主辦單位精明,棄高取低,節省成本。

          江湖傳說向來只宜姑妄聽之,但不管是100萬抑或80萬再或60萬人次,即使撇除了南來游客,仍屬可觀,足以反映香港社會百態的某些側面。若純以人口比率計算,香港書展想必是兩岸三地最具規模和最有人氣的華文書展,這樣的活動出現于這樣的城市,到底傳達著什么訊息?

          當然有人傾向從陰暗的角度出發評論,譬如說,只因香港根本沒有足夠的好書店,香港人始會于一年里的一個星期內擠去買書;又如說,只因香港人在平常日子里根本不買書也不看書,所以這一年的這一個星期,即使參觀書展,亦只是湊高興、看熱鬧,跟實質閱讀的關系不大;再如說,只因香港人跟書展主辦單位一樣的精明,香港出版社亦很靈活,這一年的這一個星期遂成為庫存書本的殺價催銷周,7折6折5折甚至10元一本,盡快出清存貨,賣的高興,買的更高興,買賣雙方各得其所,能賣出的都不見得是好書。諸如此類,都對香港書展的文化價值不太重視。

          真的嗎?真的只是這樣?

          是的,所謂陰暗角度不一定不正確,只不過顯然不足以全面理解香港書展的意義與重量。這樣思考好了:如果香港確是一個閱讀冷漠的城市,每年有7天要把接近七分之一人口吸引進場,實在需要非常準確而犀利的文化營銷本領,而于進場之后,難道觀眾就真的不會受到文化感習和拓寬視野?

          別忘了香港書展每年售書數百萬冊,雅俗兼容,而且每年例必有一兩百場的演講論壇,從出版專業的內部研討到文學名家的議論縱橫,以至明星出書和嫩模簽名,多元混雜,總不應該被視而不見或存而不論。

          從莫言到李敖,從張大春到朱天心,從詹宏志到王安憶,從韓寒到九把刀,皆曾在香港書展登臺說藝,每場聽眾皆有兩三百人甚至逾千之多,難道這些活動都不算數?都不被計入香港書展的活動成績單之內?

          每年7月,當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牽拖著行李箱到香港書展看書購書,總有不同的動機和理由,而又總會在眾聲喧嘩里偶遇他們從沒期待的書本和活動,由是開展的眼界、延伸了趣味,由是在往后的日子里找尋他們先前從沒想過自己會閱讀的第二本書、第三本書,以至于第N本書。更何況,兩岸文化人和文青都來了香港書展,他們碰頭,他們談事,許許多多的合作念頭由此萌芽衍生,這是既無形亦具體的文化爆發力,亦是香港書展的關鍵文化能量。

          其實認真地、全面地看待書展的真面目,等于認真地、全面地看待香港社會的文化取向和閱讀需要。開幕了,今天,香港書展。如果你剛好身處香港,總有去逛的理由。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返回頂部
        日韩黄色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