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好《中國制造2025安徽篇》將機器人作為重點發展領域的總體部署,推進安徽省機器人產業快速健康可持續發展,安徽省發布《安徽省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7年)》(以下簡稱(《規劃》)和《支持機器人產業發展若干政策》(《政策》)。
1、發展現狀
2017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達到23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2.1%,其中工業機器人銷售額達到147億美元、增長11.4%,進入平穩成長期。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正處于爆發期。
目前,我國機器人產業大致形成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東北、中部和西部六大產業集聚區。從發展基礎、技術實力、市場空間、產業鏈、產業集聚程度等方面看,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地區處于國內機器人產業發展第一梯隊,東北和中部地區處于第二梯隊,西部地區處于第三梯隊。其中,安徽省總體處于第二梯隊的前列,蕪湖市在工業機器人領域處于全國前列。
2017年,我省工業機器人產業(全產業鏈)主營業務收入達200億元,工業機器人產量達8000余臺,比上年增長1.4倍;服務機器人已形成教育、醫療、公共服務、公共安全、餐飲、娛樂機器人等較為全面的產品體系。
我省初步打造了蕪湖、馬鞍山、合肥等機器人產業集聚區(以下簡稱“蕪馬合”),已形成集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系統集成、示范應用等為一體的全產業鏈發展格局。現有機器人生產、集成和零部件企業150余家,機器人研究院6家。
2、發展趨勢
一是技術融合促進機器人創新發展。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推進,尤其是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等基礎和前沿技術的迅猛發展,推動機器人產業成為一個擴張無邊界的領域。
二是機器人應用范圍不斷拓展。全球機器人產業正由重點發展工業機器人轉向工業機器人與服務機器人并重發展,細分領域的巨大需求也導致全球市場尤其是服務機器人市場從平穩發展轉向高速發展。
三是由產品競爭加快轉向平臺競爭。隨著“機器人+大數據+互聯網”成為全球發展趨勢,機器人企業開始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在強化知識產權和技術標準的基礎上,建立工業互聯網平臺,從生產機器人轉向標準構建、數據支持、技術分享和服務延伸,由產品競爭加快向平臺競爭轉變。
3、發展目標

4、發展路徑
一、“機器人+制造”融合發展
組織實施“機器換人”智能化改造項目,推動重點領域智能轉型,有效拓展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
二、“基地+基金”集群發展
發揮“蕪馬合”全國機器人產業集聚發展試點的基礎優勢,大力引導企業向基地集聚;按照“1個基地、配套1支基金”的模式,支持蕪湖、馬鞍山、合肥3個產業基地配套各自的產業基金;積極培育一批機器人創業創新基地和眾創空間等,形成“大而優”“小而專”的產業集群。
三、“龍頭+配套”協同發展
通過兼并重組、交叉持股、投融資等多種方式積極引入各類社會資本,著力打造一批行業領軍企業。
四、“存量+增量”轉型發展
加速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積極實現由要素投入型向創新驅動型轉變,不斷調整現有存量,增加有效投入,推動省內機器人企業做大做強。
五、“應用+創新”持續發展
實施一批帶動性強、關聯度高的機器人關鍵零部件研制及示范應用項目、工業機器人核心技術研究及示范應用項目,加強我省機器人產品、核心零部件產品的推廣應用,打通技術開發、產品制造、示范應用的產業化通道,以應用推廣帶動研發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