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3D打印技術主要運用在航空領域和醫療領域,但珠海再生時代董事總經理李廣連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則認為,3D打印技術應該挖掘民用市場的潛力。
一邊是3D打印概念大熱,一邊是冷水不斷,李廣連認為主要原因是3D打印給了老百姓巨大的想象空間,但在老百姓身邊卻很少出現真正的3D打印產品。李廣連認為,目前3D打印技術在航空等領域的應用其實離老百姓的生活還有點遠,如果3D打印技術能有一個“落地點”,從而實現在民用領域的推廣,3D給社會帶來的效應將是不可估量的。
李廣連舉例說,傳統制造業是批量化生產,忽略了個性化和差異化市場。而這個市場并非需求不大,只是沒有人去滿足他們。“現在90后都非常追求個性化,老土的東西你肯定不要吧,但是你現在能買到什么特別的東西呢?”
一旁的人在談到3D打印技術在民用領域的發展前景時也舉例說:“今天女朋友生日了,男朋友希望買一個特別的禮物給她;明天女朋友生氣了,還是買一個特別的禮物給她。這些需求都會推動桌面3D的發展。”
李廣連說,預計5年內3D打印技術在該市場的產值可以達到百億元。但將看似神奇的3D打印技術如何在普通老百姓中推廣,還需要一個平臺。在李廣連的心目中,圖文快印店有望成為3D桌面打印的最大應用平臺。李廣連解釋,中國有50萬家圖文快印店,這些圖文快印店的服務覆蓋面積大概是3平方公里,基本進入了小區,但目前50%的業務來源于標書業務。這些圖文快印店有設備、懂技術、會經營,加之《電子招標投標辦法》的發布與實施,傳統圖文快印店謀求轉型升級已經成為了當務之急,面向終端客戶定制個性化、小批量的產品將會是這些圖文快印店轉型的方向之一。
“如果這些小區的圖文快印店有3D打印業務,可以給老百姓一個直觀的感受,便會引起人關注,也刺激市民的需求。3D打印在文化創意市場的應用急需建立一個平臺去推廣,而符合該平臺條件的50萬家圖文店也在積極尋找轉型之路,兩者的結合只是一個時間問題。”李廣連認為,3D打印技術在民用市場得到發展之后,會反過來帶動3D打印技術在工業領域的應用。
據了解,在今年10月份舉辦的珠海國際打印耗材展上,主辦方將專門劃出3000平方米的3D打印展專區。“到時候現場會有3D打印機,希望還能有一個體驗店。”李廣連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