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紙價一路穩中求進、“漲勢難休”,此前小編就聽說,因為紙價漲勢過于兇猛,連啤酒等也因為包裝紙上漲而連帶漲價了。小編近兩年來多次撰文分析呈現紙價上漲對出版業的影響(太瘋狂!紙價持續飆升,出版業再陷困境?。?/p>
這次,由于紙價大幅上漲,成本不斷增加,不少省市的中小學教材也要調價了!這對近兩年來一直飽受成本與定價倒掛之苦的教育出版機構而言,無疑是一件“喜大普奔”的事。
調價——教育出版社共同的“夙愿”
其實,自去年上半年雙膠紙、銅版紙等出版常用紙價格一路高歌猛進,不少教材出版機構的銷售利潤就已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特別是中小學教材教輔出版發行機構紛紛表示有苦難言——中小學教材教輔價格受國家政策影響,不能自由調整。這就形成了“生產成本在市場驅動下不斷提升,銷售價格在政府管控下動彈不得”的尷尬局面。
相關政策規定,教材的價格需要政府相關部門與出版行政部門商議,按照微利原則確定標準。兩年來,在一波又一波紙價漲價函的沖擊下,這其中的“微利”可能已經變成了“無利”甚至“賠本”。
今年以來,紙價仍然保持著穩定的增長勢頭,有業內人士粗略計算,即使國家財政對中小學教材有一定補貼,但兩年來出版用紙價格漲幅早已超過了20%,換算到教材成本中,僅紙價引發的成本上漲就超過了10%,再加上物流成本、人工成本和其他原材料成本,當前教材出版已比2年前增加了15%-20%,甚至更多。
除此之外,多年來,出版機構不斷革新圖書出版工藝,教材出版也多采用綠色環保印刷,教育出版機構不斷為教材教輔配備新技術以提升教育質量,版權費費用也逐年增加。十年前制定的中小學教材補貼標準,如今也幾乎無法改善教育出版社在中小學教材出版發行中遇到的經營困境。
2015年,有關部門下發《關于下放教材及部分服務價格定價權限有關問題的通知》,中小學教材定價開始由各省級價格主管部門管理。各地出版集團和教育出版機構也曾主動向各省相關部門提出過調價申請,但由于具體操作須經多方調研,牽涉甚廣,并未馬上獲得批準。
提價——多年“夙愿”終于成真
去年下半年起,考慮到紙張成本壓力大,教材教輔出版工藝提升等因素,不少省市物價局對當地教育出版機構的教材定價進行了重新審定,并下發了提價通知。如去年9月,湖北省物價局邀請省政協委員及政府履職盡責督察員,共同對長江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中小學教材定價成本進行監審。
據了解,去年秋季,北京、上海、湖南、天津等9個省市就已相繼調整了中小學教材定價。而今年6月以來,又有多個省市監督管理局下發了相關通知,表示由于近年來教材生產成本特別是紙張價格大幅上漲,對教材生產產生了較大影響。為了保障教材的出版發行工作順利進行,將對本省中小學教材價格進行適當調整。
遼寧省物價局相關通知中表示,將根據教材所需印張的用途、重量、大小等不同因素,詳細制定了相關印張的價格。調整后的價格將于2018年秋季學期開始執行。
各省通知中,均表明了此次調價后教材的價格計算公式:教材零售價格=(正文印張單價×印張數量+封面價格+插頁單價×插頁數量)×(1+增值稅率);循環使用教材正文印張、封面、插頁價格按附件相應價格上浮20%執行。此外,還包括了教學地圖冊印張單價及零售價格標準,特殊教材價格標準,以及與教材配套銷售的光盤價格標準等。
江蘇省相關文件還提出,在教材招標工作過程中,對于采購方提出的讓利部分,黑白版、雙色版教材由出版單位承擔70%,發行單位承擔30%;彩色版教材由出版單位承擔72%,發行單位承擔28%。同時,文件特別要求教材出版、印刷、發行單位應高度重視中小學教材出版工作,在確保“課前到書、人手一冊”政治任務完成的前提下獲取合理的經營利潤,不得出現通過擠壓其他環節正常利潤獲得不正當利潤的行為。
不少省市此前有關中小學教材價格的通知和政策,特別是教材印張價格標準都制定于5-10前,與當下的經濟發展水平產生了較大的錯位。此次調價一方面考慮了出版印刷行業的經濟效益問題,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激發相關出版機構進一步提升教材教輔品質,激勵其更好地服務我國教育事業。
雖然來自政府部門的支持一定程度上解了教育出版機構的教材成本與定價倒掛的燃眉之急,但教材價格的提升一定程度上也對教材品質的把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中小學教材歷來遵循“薄利”“微利”原則,是出版機構服務我國中小學義務教育的重要工作,本就不是也不應當成為教育出版機構創收的主要來源。教育出版機構在堅守出版品質的同時,還需要從主業出發,聚焦知識服務轉型,探索教育信息化和個性化教育服務等,拓寬思路,以謀求更長遠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