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登上央視財經之后,紙價上漲的消息今天又出現在了新浪新聞的首頁頭條上,根據報道,從5月1號到5月4號短短4天的時間,全國已經有32家紙廠宣布漲價,各紙種漲價幅度在每噸100元到300元不等,這個消息也在出版人的朋友圈里引起了一陣恐慌。
事實上,從2017年延續至今的紙價上漲已經成為諸多出版社的一塊心病,數據顯示,2017年文化紙價格漲幅將近2000元,以東帆105G銅版紙和金球(70g-100g)雙膠紙為例,全國平均出廠價分別從6025元/噸和6150/噸上漲到2017年底的7625/噸和7950/噸,而在此之前的2016年,這兩種紙張的全國平均出廠價并沒有出現增長。

紙價的上漲一定程度上也助推了書價的上漲,但是一味的漲價并不能解決問題,尤其是重印書,由于重印書價格無法調整,紙價的上漲令本應是利潤重要來源的常銷書無法為書企貢獻利潤,甚至有民營書業從業者向《出版人》雜志訴苦,在現有的成本條件下,重印書甚至有可能虧錢。
不過,從數據上來看,進入2018年,文化紙價格的漲幅并沒有某媒體所渲染的那么嚴重,紙張價格上漲主要集中在白板紙、瓦楞紙、箱板紙等品種。數據顯示,2018年初,文化紙出廠價還出現了小幅度下滑,而進入3-5月,由于出版業進入秋季學生教輔備貨期,文化紙出現需求旺季,同樣以東帆105G銅版紙和金球(70g-100g)雙膠紙為例,二者的全國平均出廠價出現了200元/每噸左右的上漲,屬于正常的季節性調整,遠低于去年同期近千元每噸的漲幅。

盡管如此,文化紙價格的上行依舊是大概率事件。在采訪中,不少紙業從業者表示,在2016年以及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里,紙價一直處于一個相對比較低的價位上,直到2017年才隨著工業原材料系統性漲價而進行調整,而對于紙廠而言,經過目前的漲幅才讓大多數紙廠“日子好過一點”。因此,指望造紙廠主動降價似乎不太可能。
從行業來看,過去兩年里由于環保政策收緊和低端產能淘汰等原因,不少中小型造紙廠紛紛關閉,進而導致造紙業的產業集中度提高,市場中幾個大型寡頭紙廠很容易形成“共謀”保價。
記者調查發現,從業者對未來文化紙價格的預期是:仍將維持高位,但2018年不會出現2017年那樣的大幅度爆漲。
從長遠來看,紙價的上漲對于小微書企的影響更為嚴重,成本上漲所帶來的回報率下降將進一步擠壓小微書企的生存空間;大型出版社由于用紙量大,在市場上的議價能力較強,受到紙張價格上漲的沖擊也相對較小??梢灶A見的是,成本上漲也將倒逼出版業進行調整,業務結構優化將成為書企未來長時間的主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