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相關數據分析,2018年包裝紙行業或呈現這樣的局勢:供需投放基本匹配,環保力度持續高壓,廢紙進口配額可能下降。而包裝紙行業在此情況下,盈利彈性仍將持續釋放,寡頭格局愈發凸顯。
2016-2017年紙價大幅上行,龍頭企業處于高盈利的甜蜜期
我國造紙行業在2011-2015年經歷了底部自然出清,行業格局已經趨于合理,疊加環保力度持續加大,供給端出清加速,2016-2017年紙價大幅上行,龍頭企業處于高盈利的甜蜜期。
縱觀2018年,由于基本匹配的供需投放、持續趨嚴的環保政策,造紙龍頭的盈利彈性仍將持續釋放,造紙板塊基本面依然向好。
環保力度持續高壓,包裝紙行業新增產能落地或受阻
在包裝紙市場,業內普遍認為2018年行業新增產能500萬噸左右,但由于環保嚴要求導致部分新增規劃產能可能中途擱淺或延期。同時,包裝紙需求每年保持5%左右的增長,因此已知實際落地產能對行業格局影響較小。
而每年我國進口箱板紙、瓦楞紙量極小,無論紙價波動,箱板紙進口量不超過40萬噸,瓦楞紙不超過30萬噸,對整個供求影響不大。因此,包裝紙行業供需格局可能仍將維持平衡狀態。
廢紙進口配額或下降,包裝紙行業將現寡頭格局
從2018年的政策口徑來看,廢紙進口配額與2017年相比,可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從而導致國廢價格持續走高。但值得注意的是,大型紙廠獲得的額度將遠遠大于小型紙廠,這也將導致行業出現寡頭格局。
同時,國廢價格中樞上移支撐紙價中樞抬升,而包裝紙龍頭且有如玖龍、理文、山鷹將持續獲得超越行業的盈利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