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9hbx9"></address>
    <listing id="9hbx9"><menuitem id="9hbx9"><menuitem id="9hbx9"></menuitem></menuitem></listing>

    <noframes id="9hbx9">
    <noframes id="9hbx9">

        <address id="9hbx9"><listing id="9hbx9"></listing></address>

        注冊成為vip商家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最嚴環保風暴來勢洶洶,制造業雪上加霜

        發布日期:2018-03-19  來源:紙引未來網  瀏覽次數:1914
        核心提示:中國正在經歷一場史上最劇烈的環保風暴。2017年,在全國,因環保不達標已經或正在被關停整頓的企業,不是幾百家、上千家,而是以萬為單位計,甚至帶來了某些行業生態的重大變化。

          “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主席的一句話,不是文藝表達,而是重拳出擊。

          中國正在經歷一場史上最劇烈的環保風暴。2017年,在全國,因環保不達標已經或正在被關停整頓的企業,不是幾百家、上千家,而是以萬為單位計,甚至帶來了某些行業生態的重大變化。

          一方面,環保企業卻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春天

          北京周邊流傳著這樣一個段子:一家EPS(泡沫塑料)生產廠商懸賞數百萬,尋求進入三星供應商體系,無果。而環保風暴一來,數百家EPS生產廠商紛紛倒下,僅存寥寥幾家。這時三星反而主動找上門來了。這家企業終于揚眉吐氣。

          在這場環保風暴中,環保設備企業訂單不斷,那些以往對他們嗤之以鼻、不愿理睬的潛在客戶們,紛紛拋棄低價策略,轉而追求實際效果,主動上門采購。

          而那些提早就實現達標排放的企業,避免了被關停、整頓所帶來的損失,在危機關頭贏得了更多客戶的信任。那些過去貌似犯不上的投入和不為人知的環保舉措,終于被證明是值得的。

          另一方面,環保督察力度之大,執法之嚴,速度之快,使得不少中小企業陷入停工、停產的困境,更普遍的影響是原材料漲價,零件斷貨,波及到了更為廣泛的產業鏈上下游,令本來就“利潤薄如刀片”的制造業雪上加霜。

          與之前截然不同的是,此輪環保新政,絕非一陣風。在《中外管理》近期對來自鋼鐵、家居、餐飲、涂料、造紙等與環保關系緊密的行業從業者的采訪中,已然發覺:環保早已從一道是非題升級為全社會的共識。

          不過,企業對環保政策的理解,把環保放在何等位置,是被動接受還是主動參與,環保僅僅是等于達標排放,還是把環保作為企業未來發展的契機?這些問題仍然在考量著企業家對于企業作為社會細胞的角色認知……是犧牲環境來創造財富,還是解決社會問題而創造價值?

          環保,實際折射出來的是企業自身價值的認知態度,它更集中體現了一個企業的綜合競爭實力。環保,將同其他影響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一樣,將無時無刻不考驗著管理者對短期和長期,微觀與宏觀,內部與外部三對矛盾的平衡和把握。

          嚴格督查,制造業首當其沖

          1、鋼鐵行業:行業上游漲價,中下游為虧損買單

          近日,環保部部長李干杰指出:大氣污染形勢仍然嚴峻。京津冀仍然是大氣污染治理的主戰場。截至目前,環保部已經向京津冀28個城市發出322封督辦函,并附有督辦清單。

          環保部強調,眼下距督察結束不足兩個月的時間,違法企業不整改將沒有退路,而地方政府不及時對違法企業進行處罰,對清單問題進行整改的話或將被問責。

          盡管《大氣十條》第一階段目標已經實現,但大氣污染形勢仍然嚴峻。環保部提出,將制定實施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計劃,出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汾渭平原等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實施方案。

          環保部設立4月8日作為整改大限,如今距離環保督察結束還剩一個月時間,各地多家企業因為環保不達標而被停產停業。浙江、蘇州、山東、四川等地已打響關停企業“第一槍”。

          在天津海鋼板材董事長于茂松的印象里,鋼鐵企業從2014年開始大面積虧損,2015年鋼鐵更淪為“白菜價”,每斤約7毛錢。當時全國只有一兩家鋼廠不虧損,其他全部淪陷。

          但是,從2016年開始,在供給側改革的政策下出臺了一系列措施之后,“2017年鋼廠反而都賺錢了。2015年每噸虧損將近100元,2017年每噸反賺1000元”。因需求增長、政策利好、環保限產等綜合因素,使一家鋼鐵企業居然三天賺了一個億。

          盡管鋼廠賺得盆滿缽溢,但實則是下游企業為之買單。據于茂松介紹,整個鋼鐵產業鏈的利潤幾乎集中在上游。而下游80%-90%的企業是虧損的。到2017年下半年,中國的鋼鐵出口量呈現斷崖式下滑。從2016年開始,全世界最貴的鋼鐵在中國。但是,2015年、2016年、2017年鋼鐵的出口量依次為:1.1億噸、8000萬噸、6000萬噸。

          在造紙行業,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從業者透露:“為什么貴呢?環保突然嚴了,工廠開工不足,甚至很多工廠停產,國家專項行動查獲進口廢紙,進口的部分減少了,供需平衡就被打亂了嘛。”

          2、涂料行業:“油改水”大潮,涂企將面臨現實拷問

          日前,環保部正式開展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治理攻堅行動巡查。此次行動針對“2+26”城市中問題突出的區域及行業,共安排102個巡查工作小組,大氣污染治理攻堅大戰全面打響。

          環保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前最緊要的工作,是對已經核實的“散亂污”企業,進行集中整治。其中,涉大氣污染物排放并列入淘汰類的企業,要在9月底前全部依法取締。這意味著,以中小涂料、印染、鋼鐵等為代表的“散亂污”企業,將面臨今年以來最為徹底的一次大掃除。

          據了解,此次巡查,環保部在北京、天津各安排了2個工作組。作為重要的政治中心和人口密集區,9月以來,兩地已先后遭遇多次霧霾天氣,相比往年,污染情況大有加重之勢,引起民眾惡評不斷。環保部門負責人表示,“散亂污”企業作為污染物的重要來源,已非取締不可。

          以涂料行業為例,環保部門對其的核心治理政策是“油改水”,通過提高水漆生產和使用率,逐步消滅高VOCs排放的油漆。“散亂污”涂企是油漆產能聚集地,如今將全面被淘汰。

          據悉,天津市有涂料生產企業460余家。其中,中小型私營企業占九成以上,也有立邦、杜倫斯等規模較大的外資企業。據市民唐先生透露,當地還有大量家庭涂料作坊,由于規模較小,沒有登記在冊。因此,小作坊和460余家涂企中環保設施,VOCs排放不達標的,是主要的取締、整治對象。

          日前,環保部表示,秋冬季強化督查執法力度會進一步加大。并堅決杜絕治理過程中應付、懈怠等情況??梢?,VOCs排放嚴重超標的油漆企業,沒有僥幸的空間。

          當地涂料行業人士透露,近年來,污染防治方案四處開花,行業“油改水”進程不斷提速。由于政策和市場等原因,本該在現在加大馬力生產的油漆企業,卻多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如果督查力度繼續加大,如不能轉型,哪怕是正規廠家,都只能停產,何況早就注定關門的小作坊。

          他告訴記者,今年3月,當地外資企業,天津立邦就被環保局處罰過。企業不僅被罰了4萬元,還被責令油漆廠房停止建設和生產,進行整改。

          天津環保局負責人介紹,在集中治理“散亂污”小作坊之后,天津還將對30家工業涂裝、32家化工企業進行VOCs專項治理。相比之下,北京則側重于用漆企業,計劃治理或關停家具廠198家、包裝印刷61家以及部分汽車制造和機械制造廠。

          這意味著,“油改水”大潮和上下游同步打擊的現況下,繼中小型涂企之后,諸如立邦等大型涂企,不論在市場上,還是在生產上,都將面臨更嚴厲的現實拷問。

          3、印染行業:出現了史上最嚴格的環境排放標準

          2017年4月,環保部宣布對京津冀及周邊傳輸通道“2+26”城市開展為期一年的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為此從全國抽調了5600名執法人員來執行。這是環境保護有史以來國家層面直接組織的最大規模行動。

          為了防止包庇,各省市展開交叉督查。針對重污染行業,中央環保督查組曾一天三次突襲廣東谷饒鎮印染企業。為了防止工廠關門暗地生產的情況,有關部門甚至動用了無人機監察。針對不達標的污染企業,不再貼條,而是直接拉閘限電。據一位企業家稱,一個區縣因此消失幾百甚至上千家企業都是正常的。

          而拉開這場環保風暴序幕的,正是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新環保法》。與此前的舊法相比,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執行副會長李慶瑞將其稱為“長著獠牙的環保法”,例如:企業違反排污可以按日連續處罰;嚴重環境違法可入刑等。

          根據民間組織自然之友總干事張伯駒的觀察:紡織印染行業出現了史上最嚴格的環境排放標準,很多企業只能被迫轉型,雖然有些評論認為過于嚴苛,但其標準的出臺,表明了政府解決環境問題的決心。此次環保風暴無論從力度的持續性、行業覆蓋的廣度和深度都遠超以往任何時候。

          關停、倒閉,從業者何去何從?

          因為環保停產整頓等原因,不少制造型企業,其生產設備大多是連續性設備,停一次再開一次,直接損失甚至可高達幾十萬元。

          有時候,環保政策變化異常之快,也產生了企業剛剛按照新政策執行下去,匹配好設備,但標準又上調了的不適應癥。盡管標準的出臺會帶動一系列設備廠家的繁榮,但政策變動太頻繁,也給企業帶來巨大損失。

          一個真實的案例是:一個天津的磚窯老板,為了進行環保升級,幾乎把身家性命都投了進去。投資改了天然氣,相關手續也都辦齊全了,但剛把天然氣裝好,準備投產的時候,卻被告知該行業在本市被取締了。老板直接精神崩潰了。

          損失是一連串的。尤其對于一些出口型企業而言,損失不僅僅來自于停產,如果連港口都停運,就意味著毀約。“企業是依靠信譽生存的,你定好了訂單都保證不了時間。這個損害可能是很難計量的。”天津海鋼板材董事長于茂松說道。

          他算了一筆賬,被關停的散亂污企業,僅天津靜海區就多達2000多家。一家按10個工人算,失業人數就多達2萬多人。

          那這些制造行業的管理者,底層員工該何去何從?

          1、企業管理者:要充分認識到環保是長遠的成本節約

          不少企業把環保當成一種成本,甚至是一種額外的負擔。這就意味著“環保”這件事需要企業家付出額外的“道德情操”才能最終達成。但事實上,根據調查發現:那些環保風暴中的先行者,大多出于對自身企業長遠利益的考量,而不僅僅是道德,才決心投入并踐行的。

          很難想象,在浙江義烏,一家只生產吸管的工廠——雙童吸管,竟然早在2004年就規劃并投入了企業廠區的整套節能降耗設施,每年為雙童節省200多萬元,截至2017年累計節省了3000多萬元。

          以設備余熱水循環系統和余熱采集系統為例,雙童把所有經過模具的50度溫水收集起來,處理之后用于員工洗澡、洗衣等生活用水。同時,董事長樓仲平引進了日本的相關技術,對設備余熱和廢氣進行采集并回收,再通過空調管道輸送到需要加溫的車間和工段。僅在這一項上,雙童每年就節省150多萬元,更是消滅了企業產生的污染和排放!

          “當時,我們沒有那么偉大,也不是說我思想覺悟有多高,但這樣做一年能省下200多萬,我何樂而不為呢?我是一個商人,商人的本質就是去追尋利益最大化。”樓仲平對記者說。

          在樓仲平看來,日本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也經歷了這樣一個階段,但是日本社會轉變得非??欤麄円恢卑压澞芙岛?、環境治理當做效率提升的一種手段。在日本,節能降耗從來沒有政府過多的推動和宣揚。

          2、人民的幸福感如何保證?

          關停!斷電!整改!工廠停了,工作沒了,于是朋友圈里傳來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男去北京出差,夜歸路遇劫匪,劫匪大喊“搶劫”!

          男子顫抖說“大哥,我是制造加工的,這兩年行情不好,身上100塊錢都沒有,我這是剛從北京走路走回來的。出門前衣服都是借來的,我是前面那個村的,這是我的身份證,不信你去俺村里打聽打聽。”

          劫匪痛哭流涕地說道:“兄弟啊,俺也是干制造行業的,也是無奈啊,工廠停了2個月了,全家老小都快餓死了,銀行的貸款利息都還不起了,更別說本金了,沒辦法才出來做劫匪的。你走吧!對了,你還是回去吧!前面還有好幾個打劫的,那段路千萬不要走了,更兇險,全是干實業的,都賠瘋了 !小心點……

          本故事純屬虛構,不過如有雷同,那可能就是真事了!這就是目前制造加工行業的行情!

          環保督查期間,部分領導干部面對可能追責的環境問題,擔心責任追究而走向極端塞責,往往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按照上級要求"一刀切"再說,反正責任追究不能追到自己頭上。

          如果因為擔心追責問責而脫離實際,不管不顧地拋棄發展思維,極端而生硬地部署和落實環境保護措施,那必將走向環境保護的對立面。不能因其它地方黨政領導被追責了就惶恐不安,犯"寧左勿右"的錯誤,而要把主要心思放在改善環境質量的真抓實干上。

          實事求是地說,當前環保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涌現,上級要求越來越嚴,群眾環境訴求越來越高,環保任務重、壓力大,但我們只要把環保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真心實意地在推動污染防治,一個個環保問題解決了,環境質量逐步改善了,即便工作上略有疏忽,相信組織上也會全面考慮,群眾也要適當諒解。

          反之,如果一味提防著如何不因環保追責,而做一些看起來轟轟烈烈卻又稀里糊涂違背生存發展的工作,環保問題就可能會"摁住葫蘆浮起瓢",被追責問責也就是遲早的事了。

          近期,第三批7個中央環保督查陸續向天津、山西、遼寧等幾個省市反饋督查意見,督查交辦的31457件環境問題舉報已經基本完結,共處罰罰金近3.7億,拘留405人,約談6657人,問責4660人!

          看到罰款金額,老鐵也是驚呆了,近3.7億的罰款金額,可能是一家磚瓦廠10年都達不到的收入,這些罰金,也算是“取之于民”,那是否也應該“用之于民”呢?

          很多行業從業者都說出了心里話,句句肺腑!說出了無數制造人的心生!

          環保治理,是為人民造福,為下一代負責,以前抓經濟,犧牲了環境保護,是主導方向岀了問題,環境改善,投資,雙方承擔費用,不能強行壓在企業,政府也要擔當,以前的企業為社會,為發展都做出了貢獻。

          現在的污染是應該治理,改善環境是對的!但不應該是這種運動式的關、押、停,搞的人心惶惶,而是政府來幫助企業怎么來整改,達到完善!如此這般執法,人民的幸福感從哪里來?

          環保安全要治理,政府要幫助企業怎么才能達標,總理說要發展小微企業,要小微企業鋪天蓋地,大型企業頂天立地!

          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小企業的貢獻,地方財政和勞動力就業!哪里不達標可以整改,治理無望的關停,現在是手續全,無污染的也打死!一刀切只是讓地方官員睡安穩了,可我們面對辛苦打造的企業倒閉造成的損失和失業誰來過問下!

          企業關了,多少個職工失去了職業,因此多少個老人沒有了足夠的膽養,多少個妻子失去了養家的來源、多少個兒子、女兒失去了快樂的童年和少年。

          做為政府的職能部門,可以動用國家的公權力去關停企業,可這些部門的經費中就有被關停企業的稅收所得。做為政府部門要做的更多的是指導和幫助企業可以達到環保要求的去生產,而不是簡單粗暴地關停企業。

          或許政府會認為,不達標的企業關了,自然會有合格的企業頂上,其實很多產品尤其是細分產品有其獨特性,生產企業關了,相應的生產技術可能從此就泯滅了。這不是說別的企業研發不出相應的技術,而是他們根本就沒有關注這些細分市場。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返回頂部
        日韩黄色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