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珠三角地區包裝印刷企業普工薪資直逼甚至部分超過白領階層,但依舊遇到用工荒、流失率大的問題。包裝印刷廠“招普工”,已經從春節后的常規事項演變成了全年的常規事項。企業使出渾身解數、各出奇招加入到這場“搶人大戰”中去。
問題分析:印包廠工資直逼白領,就是沒人來
珠三角地區包裝印刷企業普工薪資直逼甚至部分超過白領階層,但依舊遇到用工荒、流失率大的問題。
十月份,正是包裝行業開啟金九銀十的時候,卻出現了4000塊招不到一個普工的情況。珠三角地區包裝印刷企業普工薪資直逼甚至部分超過白領階層,但依舊遇到用工荒、流失率大的問題。
包裝印刷廠“招普工”,已經從春節后的常規事項演變成了全年的常規事項。各工業園區以及農民工聚集的“城中村”到處都張貼著招聘廣告,各大人才市場更是招聘會一場接著一場,企業使出渾身解數、各出奇招加入到這場“搶人大戰”中去,“高底薪加班少”、“五險一金”、“空調房無塵車間”、“年假旅游”等豐厚待遇盡出,仍收效甚微,少有企業滿載而歸。
事件分析:包裝印刷業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中國的包裝印刷制造業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用工荒來臨,人口紅利用盡,人工成本持續增加,大企業被迫轉型承受代價,小企業面臨淘汰。中國的包裝印刷業也正在經歷陣痛。
失衡的人口結構
根據中國社科院經濟所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的《經濟藍皮書夏季號:中國經濟增長報告(2014-2015)》預測,隨著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出現、富裕人群閑暇追求傾向的增強,以及低齡勞動人口受教育年限的延長,勞動力供給與勞動年齡人口的比率或勞動參與率也呈現越來越顯著的下降趨勢。
勞動年齡人口和勞動參與率增長速度的下降,直接導致了勞動力供給發生變化。在“2016年中國勞動經濟學會年會”上,專家發布統計結果:2016年—2020年,中國勞動力投入增長率估計為-0.9%,近5年來累計減少的數量約為2000萬,2050年勞動總人口或降到7億左右。
勞動力人員結構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80和90年代出生的新生代農民工在務工群體中的比例加大,在2011年時,新生代農民工就占總外出務工人員的60%,高達1億人,而廣東省新生代農民工所占比例為75%。2017年,在珠三角的家具工廠中,80后、90后占據絕大部分。
東西部發展差距減小,農民工群體選擇了“還鄉”。
一個事實是,隨著中西部經濟發展加快,薪資待遇與沿海地區差距縮小,惠農政策顯成效,“家鄉”發出了橄欖枝;另一個被忽略的事實是,在工廠的農民工大多數被“圈養”,生活、工作單一,心理健康狀況堪憂,“工廠”孤島吞噬著大多數人的活力。在城市、工廠得不到歸屬感、安全感的農民工群體選擇了“還鄉”。
風險點:包裝印刷行業人工成本有增無減
隨著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一些原來中國制造集中的家具、服裝鞋帽,甚至電子產品,在美國已經很難看到 made in China 了,取而代之的都是馬來西亞,印度,印尼,泰國還有越南制造,耐克的工廠已經在越南了。數據表明,2006 年以來,中國的平均工資已經翻了一倍還多。
2014 年,大陸的平均名義月薪為 685 美元,越南、菲律賓和泰國分別為 212 美元、216 美元和 408 美元。我們固有的勞動力的紅利正在消失,低廉勞動力的時代已經終結,用工者和打工者在價格上已經越來越難成交,這種趨勢正在變得尖銳化。
用工荒,人工成本壓力大,整個產業升級之下,包裝印刷廠開始尋找適合自己的出路:走向自動化、“機器代人”、專業化的方向,比如近日傳遍朋友圈的龍利得無人工廠。然而每一步都需要“刮骨療傷”之痛。
機器確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人工,但機械化成本之高不是一般企業能承受的,一條生產線動輒百萬元,相比之下人工還是較為劃算。更何況,近年來包裝印刷制造行業開始呈現小批量化,機器在這方面比較欠缺。
一方面,包裝印刷企業在人工成本上不斷增加開支,目前,人工成本已占包裝成品總成本25%之多,導致企業利潤空間不斷被壓縮。另一方面,機械化生產又不是當前包裝印刷企業解決難題首選,越來越多的包裝印刷企業在摸索人工和機械化作業的最佳平衡點。
橫向思考:與用工荒相對的是就業難
而“用工荒”只會愈演愈烈,首先要問企業自身問題,招不到人和自己本身是不是有關系呢?但也有部分原因來自于應聘者身上。因為勞動者素質與用工要求不符合,勞動力供給和需求不對接,如很多企業都是抱怨招不到熟練的電工。
解決“用工荒”和“就業難”并存的結構性失業現象,外來務工人員應當學習相關技能,把個人特長練精練熟,而不是心比天高,眼高手低,最終面對高薪工作有心而無力。
所有的包裝廠都必須承受這一難以承受之痛,最終的結果將是:一小部分龍頭企業升級了,絕大部分中小企業跟不上腳步被拋棄了,隨著時間的逝去,他們中的絕大部分終將化為灰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