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9hbx9"></address>
    <listing id="9hbx9"><menuitem id="9hbx9"><menuitem id="9hbx9"></menuitem></menuitem></listing>

    <noframes id="9hbx9">
    <noframes id="9hbx9">

        <address id="9hbx9"><listing id="9hbx9"></listing></address>

        注冊成為vip商家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2017年被紙價狂飆攪得七零八落的紙箱產業鏈,如何反思?

        發布日期:2018-01-04  來源:紙箱微視界  瀏覽次數:1821
        核心提示:2017年已經過去。如果說,這一年有哪兩個字讓紙箱圈老板最為刻骨銘心,那無疑應該首推:紙價。從大的產業周期來看,紙價大幅上漲大概10年左右來一回。只不過,始于2016年10月的這一輪紙價上漲,啟動之突然、走勢之凌厲、漲幅之巨大,多年未見。即使是紙箱圈的老司機,也大多是瞠目結舌,很難處之泰然。

          2017年已經過去。如果說,這一年有哪兩個字讓紙箱圈老板最為刻骨銘心,那無疑應該首推:紙價。從大的產業周期來看,紙價大幅上漲大概10年左右來一回。只不過,始于2016年10月的這一輪紙價上漲,啟動之突然、走勢之凌厲、漲幅之巨大,多年未見。即使是紙箱圈的老司機,也大多是瞠目結舌,很難處之泰然。

          本期《專家專欄》,由中國國際瓦楞展專家委員會專家劉積英老師為我們分享——反思這輪漲價潮帶給紙包裝產業鏈的影響,以及未來我們需要什么樣的產業鏈!

          在紙價啟動之初,還有人試圖從各個方面為價格上漲找出合理的解釋。比如,環保風暴導致的去產能、廢紙進口受限帶來的原材料價格上漲、嚴查超載增加了運輸成本等等。

          然而,在過去這一年里,各大紙業上市公司的財報,無論是季報、年報,還是半年報,實在過于靚麗:在營收小幅增長的情況下,凈利潤翻番,甚至翻兩番還要多的情況,比比皆是。

          這讓所有的解釋,都略顯蒼白。尤其是,在紙價上漲最為瘋狂的時候,很多紙廠都是報價幾天一變,并且見錢發貨,連已經預付訂金的訂單也須按照隨行就市,按最新價格執行,否則不予發貨。

          這徹底打亂了紙箱廠正常的經營節奏。伴隨著紙價“陰謀論”的盛行——紙廠聯合控價、停產報價,原本溫情尚存的產業鏈上下游關系變得空前緊張。在全國多個地方都曾出現過紙箱廠試圖通過聯合控單,抵制紙廠無序漲價的情況。

          一些在微信上廣泛流傳的文章,連“討xxxx檄”、“堅壁清野”這樣充滿戰斗氣息的字眼都用上了。很難想象,在正常的市場環境中,原本密不可分的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會變得如此對立。

          總之,這一輪出人意料的紙價飆漲,對產業鏈上下游原本良性的互動關系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傷害。

          如今,隨著市場理性的逐漸回歸,紙價正在波動中趨于平穩。問題是:已經受傷的產業鏈上下游關系,還能回到從前嗎?

          紙價飆漲這一年

          幾乎席卷整個包裝、印刷產業鏈的這一輪紙價上漲始于2016年10月國慶長假之后。從不同紙種的表現來看,以瓦楞紙、原紙為代表的包裝用紙率先啟動,隨后逐漸擴散到銅版紙、雙膠紙等文化用紙。

          在2016年10月至今的約15個月時間里,上漲是紙價的主基調。但對以瓦楞紙為代表的領漲紙種而言,累計超過100%的驚人漲幅,并非一次性完成,而是經過了快速上漲、回調蓄勢、再度上漲等不同的階段。

          以國家統計局持續監控的高強瓦楞紙為例,在2016年10月漲勢啟動之前,市場價格已經在2500元/噸左右持穩多年,上下浮動很少超過200元的區間。這給紙箱廠提供了穩定的價格預期,非常有利于其生產經營工作的有序開展。

          然而,價格一經啟動,漲勢便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到12月下旬,在短短兩個月后,高強瓦楞紙的市場價格已經達到4087.5元/噸,比10月下旬上漲58.27%。

          復盤這一年多的走勢可以發現,紙價就像坐上了過山車,在整體向上的的大趨勢下,暴漲暴跌、暴跌暴漲,完全失去了基本的市場理性,陷入一種癲狂狀態。這對很多習慣了與客戶簽訂年度合作協議的紙箱廠來說,后果很有可能是災難性的。如果合作協議中沒有約定報價與紙價聯動的機制,失控飆漲的紙價很有可能完全“吃掉”紙箱廠本已微薄的利潤。

          矛盾為何如此激化?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價格的波動在所難免。問題是,這一輪紙價飆漲在相當程度上,超出了紙箱廠能夠承受的極限。

          正因為如此,在過去一年中,原本相互協作的紙箱產業鏈上下游關系變得空前緊張。在紙價上漲最為瘋狂的兩個時間段:2016年最后兩個月和今年5-10月,紙箱圈老板對紙廠、經銷商的抱怨、聲討也達到了高峰。不僅有很多老板在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體上,公開指責紙廠、經銷商無序漲價,而且出現了多起紙箱廠試圖聯合抵制紙廠漲價的案例。其中,經媒體報道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有三起:

          6月,東莞、惠州、深圳三地紙箱企業召開行業大會,號召紙箱廠以停單、放假等“堅壁清野”的方式抵制紙廠亂漲價。據稱有數以千計的紙箱廠參與了本次行動,發起人還組織人員監督紙箱廠的實施情況。

          9月,一篇名為《東北包裝聯盟(吉林省包裝技木協會)告全國同行業書》在社交媒體上被廣泛轉發。文章在直指紙廠借市場壟斷地位,故意抬高價格謀取暴利的同時,向全國同行發出10條倡議,比如:控產能、不搶紙、降低紙張庫存、清理庫存呆貨、搞整合、集中采購等,抗衡紙價上漲,爭取市場話語權。

          12月,一篇措辭更為激烈的名為《討二級紙板廠檄》的文章引起業內人士關注。文章在嚴厲指責廣東地區部分紙板廠為獲取暴利,“變本加厲哄抬價格,大玩停單限額套路,導致三級紙箱廠陷入絕境”,號召東莞、惠州、深圳三地紙箱廠開展“大清理”行動,對帶頭哄抬價格、停單漲價的二級廠實施“黑名單”。

          這篇“檄文”影響廣泛,珠三角地區紙板協會以“嚴正聲明”的形式作出正面回應,被列入“黑名單”的企業則以律師函的形式作出激烈反應。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產業鏈上下游供需雙方如此不顧情面、大動干戈的情況,可謂十分少見。為什么會這樣?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可能在于:本輪紙價上漲雖然受環保風暴、進口廢紙受限、原輔材料價格上漲等各種因素的推動,但一年時間價格翻番的異常走勢,顯然難以完全用市場化因素給出合理的解釋。

          尤其,在每次紙價上漲的高峰,總有紙廠、經銷商以出人意料的默契,前后腳提價。不僅漲幅近乎一致,連漲價函的措辭也如出一轍。更有甚者,十來家紙廠、經銷商在同一張漲價函上蓋章,已經是毫不掩飾的聯合控價。紙廠這種漲價操作模式,難免令紙箱廠倍感危機。

          而少數紙廠、經銷商在紙價的狂飆中,失去了基本的商業信義:隨意停單、隨意斷貨,強迫客戶老訂單也必須執行新價格,更加劇了紙箱廠的“受壓迫感”。

          當市場價格出現松動,向下調整的時候,部分紙廠又以理由停機限產。這往往被紙箱廠理解為“限產報價”,供需雙方矛盾的不斷累積,最終導致了相互指責、相互反制,產業鏈上下游關系空前緊張。

          我們需要什么樣的產業鏈?

          一個健康的紙箱產業鏈,離不開紙廠、經銷商、紙箱廠,乃至終端用戶的相互體諒、相互配合。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隨著供需關系的變化,紙箱產業鏈不同主體話語權有高低之分,但在整體上保持了良性互動,小問題在所難免,大問題卻不多見。

          這一輪紙價跌宕卻徹底打破了這種均衡。從過去一年多時間來看,紙價上漲對紙箱廠的經營,乃至整個紙箱行業的產業格局產生了巨大影響。尤其是自身沒有紙板生產能力,規模、資金實力相對較弱的中小三級廠,在紙價失控飆漲的情況下,不僅資金周轉壓力陡增,而且在與二級廠的競爭中面臨客戶流失的壓力。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產業鏈上下游之間本應是一種良性的博弈、合作并存的關系。供需雙方都力圖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同時又必須以合作的態度,考慮對方的實際情況和底線,為對方預留合理的利益空間。但在這一輪紙價上漲中,瓦楞紙市場在極斷時間內完成了由“買方市場”向“賣方市場”的轉變,紙廠、經銷商一度看似完全掌握了“話語權”。在前所未有的“暴利”的驅使下,少數紙廠失去了基本的商業理性,做出了一系列“殺雞取卵”式舉動,將產業鏈上下游的關系完全變成了一種“博弈”,最終導致紙箱廠的強烈反制。

          問題是,從長遠來看,紙廠和紙箱廠,二級廠和三級廠仍然是相互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缺少了其中任何一環,紙箱產業鏈都很難良性運作。如何修復在本輪紙價狂飆中受到“傷害”的上下游關系,是整個行業從現在開始就應該考慮的問題。

          從本輪紙價狂飆來看,雖然紙箱行業是一個年產值數千億元的大行業,但上下游之間缺少一個有效的互動、協調機制。協會作為行業聯合體,在企業出現違背市場規則行為的情況下,本應起到引導、規范的作用。但是,在這一輪前所未見的紙價上漲中,以富陽造紙行業協會為代表的少數協會起到的作用恰恰相反。

          同時,一個健康的上下游關系還離不開供需雙方成熟的心態。比如,當供需雙方的問題、矛盾靠自行協商無法解決時,完全可以訴諸法律手段尋求公平解決。然而,在這一輪紙價上漲中,面對少數紙廠撕毀訂貨協議,要求報價隨行就市時,很少有紙箱廠老板想到拿起法律的手段維護自身權益。唯一見諸公開報道的案例是,上市公司吉宏股份曾試圖起訴一家拒不按照訂單價格發貨的造紙廠,最終以雙方和解收場。

          本輪紙價上漲看似紙廠、經銷商受益,紙箱廠、終端用戶“受傷”,實際上,卻可能并沒有贏家。一方面,在并不堅實的市場需求基礎上,瓦楞紙價持續上漲難以為繼,暴漲暴跌的紙價對紙廠而言也并非好事。一旦情勢逆轉,上下游的關系會如何重建?另一方面,持續上漲的紙箱價格,正在推動終端用戶做出“替代選擇”。比如,用循環紙箱、塑料箱、塑料袋來替代一般紙箱。這一旦成為趨勢,對整個產業鏈的傷害都是難以逆轉的。

          所以,一個良性的產業鏈,需要上下游每一個參與主體相互體諒、真誠合作、共同維護。雖然在具體的商業環境中,要完全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但我們還是應向著這個目標不斷努力!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返回頂部
        日韩黄色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