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內紙價小幅度下調是正?,F象
在過去幾個月,紙廠瘋狂提價,漲價幅度在包裝史上都是少見的,導致了下游訂單提前透支,不少終端企業都囤積了大量紙箱,使得現在的市場需求相對低迷。如果市場不回調,事實上風險很大,畢竟沒有需求的支撐,光靠憑空喊價,哪里有人會來買單?客戶又不會管你原材料是不是漲了,成本是不是增加了。
外廢供給依然偏緊
2016年環保部共審批4080萬噸廢紙配額,2017 年截至目前共審批3117萬噸,總額度減少 24%(同時還有部分環保不達標企業配額被取消情況)。同時2017年截止5月就已經停止審批補批額度,現在環保部又計劃大幅提高了產量準入門檻,原來只要是廢紙為原料的生產企業就可以使用進口廢紙,新版本則要求企業年生產能力不小于30萬噸/年。
這樣一來未來還得靠國廢,但國廢由于缺乏完善的回收機制,真正能給紙廠使用的其實是很少的一部分,其實是長期處于一個偏緊的狀態。
木漿持續走高
木漿作為造紙行業重要原材料之一,由于我國森林資源相對匱乏,國內木漿供應一直比較緊張,而且價格較高。進口木漿更是因為之前國廢大漲,眾多國內紙企紛紛打上了進口木漿、進口紙的主意,一直處于上漲狀態,價格高位。這也造成了目前雙膠、銅版、白卡紙的大漲。
價值決定價格,成本偏高,紙價難崩
要知道一噸紙的價格不僅僅取決于造紙的原材料,你還有運輸成本、廠房房租、燃料、環保設備、工人工資等等,特別是環保設備這一塊,國家現在抓環保有多嚴,相信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各種停產限產、維修檢查,這些可是都要花大價錢的。你說紙價還能怎么崩?
進入四季度旺季,需求將迎來高漲
據中新社北京11月1日電,中國國家郵政局預計2017年“雙11”快件業務量將達到15億件,同比增長將達到35%。這已經不是10億了,而是15億,甚至還可能更多,盡管有塑料箱、多次使用的環保袋沖擊,但不得不承認,目前快遞的主流仍是紙箱,至少從最近的購物來看,主流的快遞都是紙箱。
除了雙十一,還有雙十二、圣誕節、春節等各種刺激消費的節日,整體來看需求是上漲的趨勢。但這只是一個整體趨勢,中間肯定會有需求平穩或是需求下降的時候。
所以紙價隨市場需求和成本上下波動是正常現象,大家也無需看到跌就覺得要崩盤了,看到漲就覺得要上天,一直漲個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