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廢紙回收市場價格如同心臟病患者的心率圖,忽高忽低,讓不少市民、回收站老板都跟著大喘氣。七、八月份,黑龍江哈爾濱市冷了四五年的廢品回收市場迅速回暖,其中廢紙從最低的0.7元/公斤漲到1.4元至1.6元/公斤;九、十月份,廢紙價格一路暴漲到每公斤近3元。這幾天,像打了“腎上腺素”的廢紙價又“咣當”一聲回落到1.7元/公斤,且還有繼續下跌之勢。猶如“過山車”般上下起伏的廢紙價格,讓市民難以置信。那么,這一系列的變化到底是咋回事?
廢紙一天一個價,儲存的廢紙又不值錢了
蔡大爺在道里區工部街附近的廢品收購站賣了10來年廢紙,對價格心知肚明。但是,近期為了賣幾斤廢紙,他差點跑斷腿。
“我每攢個十來斤廢紙就賣。上個月,一公斤賣2.4元。今天上午我再去,回收站告訴我降到1.7元了。”蔡大爺以為回收站忽悠他,結果走遍了整條經緯街,七八家廢品站的回收價都是最近幾天降到每公斤1.7元左右。這讓因為晚來幾天的蔡大爺后悔得直跺腳。
讓蔡大爺更憋屈的是,2.4元/公斤并不是近期的最高價。“那價格漲的,一天能倆價。”道里區經緯十二道街的一家再生資源回收站工作人表示,10月中旬,上午每公斤賣2.3元,下午公司的回收價就漲到2.5元,兩個星期前,廢紙最高每公斤回收價將近3元。
限制廢紙進口,國內廢紙供應緊縮大幅提價
常年在工程小區對面一起“開會”,總結當日收廢業績的三姐妹,最近的會議內容變成了研究廢紙價格暴漲暴跌的原因。
“前段時間需求大了,就貴?,F在需求小了,就便宜。”李大姐說。別小瞧這些“破爛王”,她們說的還真就是這么回事。
據悉,7月中旬,國家多部門聯合印發相關文件,要求7月底前,調整進口固體廢物管理目錄;今年年底前,禁止進口生活來源廢塑料、未經分揀的廢紙,以及紡織廢料、釩渣等品種。
國家限制進口廢品,“國廢”自然成了香餑餑。哈市一家物資回收公司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國內報紙、書刊、雜志、書寫、打印等文化用紙以廢紙為主原料,企業通過回收再利用的方式生產成品用紙。這些生產企業主要用進口料。“進口廢紙造出的紙質量好。”該工作人員表示。
隨著“限廢令”出臺,造紙廠原料告急。國內回收企業迅速反應,大量回收廢紙賣給造紙廠,這才推高了回收價。
新晚報記者從中國再生資源行業協會了解到,7月份后,國內廢紙回收價格一路上揚,每噸價格從1850元上漲至超過3000元。
回收價波動巨大,市民賣廢紙猶如炒股票
那么,三姐妹口中的“現在需求小了”又是咋回事?新規對國內回收企業可謂是“久旱逢甘露”,但對境外回收企業來說,卻是“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據報道,新規實施一兩個月后,境外某地區廢紙“圍城”,大量廢紙無法出口到國內。近日,該地區廢紙等廢品部分獲得了國家進口廢品的許可,開始重新進入國內。
“這就是所謂需求沒了。”國內回收龍頭企業大連環嘉集團廢紙回收部門盧經理表示,“有了質量好的進口廢紙,價格也相對便宜,造紙廠肯定是愿意用啊。”
但是,大部分市民還沒時間琢磨原因,面對波動較大的市場行情,很多市民只要手里有廢紙就拿到回收站去賣,猶如股民短線操作。
業內人士表示,面對目前的廢紙回收市場,業內以及行業分析師都不好判斷,因此,對于市民來說,不用等待市場回暖,想啥時賣就啥時賣。
廢紙價助推紙價上漲,成品紙曾出現“一紙難求”的情況
市民被廢紙回收價格折騰著,而成品用紙也被這種變化折騰著。廢品政策實施以后,包裝紙原料價格迅速提高,在今年國內一些造紙廠已經出現“一紙難求”的情況。
“沒有進口廢紙時,企業一方面為保證庫存,提價銷售成品紙;另一方面,則用國產廢紙代替。但是,再生利用的技術成本較高,回收價高,所以最終體現在紙價上。”某大型造紙廠工作人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