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9hbx9"></address>
    <listing id="9hbx9"><menuitem id="9hbx9"><menuitem id="9hbx9"></menuitem></menuitem></listing>

    <noframes id="9hbx9">
    <noframes id="9hbx9">

        <address id="9hbx9"><listing id="9hbx9"></listing></address>

        注冊成為vip商家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紙質書又回來了,長三角地區暑期遭遇“印廠荒”

        發布日期:2017-07-26  來源:第一財經  瀏覽次數:1255
        核心提示:為了能夠在2017上海書展開幕前印刷《一帶一路引領全球化新時代》,并將其拿到書展首發,出版方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下稱“交大社”)詢問了多家長三角地區的印刷廠,印廠大都回復稱已經滿負荷運作。

          為了能夠在2017上海書展開幕前印刷《一帶一路引領全球化新時代》,并將其拿到書展首發,出版方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下稱“交大社”)詢問了多家長三角地區的印刷廠,印廠大都回復稱已經滿負荷運作。

          時間緊急,加之書又是精裝本,印刷周期本就更長,找不到印廠,這讓出版社有些著急。最終,交大社出版科輾轉在山東找到一家印廠,此事才算解決。

          其實,交大社遇到的情況并非個案,在上海的出版社當中,類似的問題甚至是常態。

          每年6月至8月是各類教材、教輔的集中印制期,印刷廠流水線上的夏天本就是全年最火熱的旺季。加之每年8月,一大批新書將在上海書展首發,暑期也是這批新書集中印制的時間段。兩股高潮相撞,長三角地區印刷廠的承印能力便捉襟見肘起來。

          但在《一帶一路引領全球化新時代》一書的責任編輯、交大社市場圖書事業部副主任趙斌瑋看來,今年的情況又有些特殊。印刷服務供給的減少,也是造成今夏圖書印刷格外吃緊的原因。“根據最新環保政策,印廠必須持有綠色印刷證,很多小的印廠都關了。”他對記者表示。另一方面,在他看來,最近幾年,紙質圖書的出版銷售走強也是引發這一現象的原因之一。

          紙質書銷量的攀升

          逾30%的年均銷售碼洋漲幅,這對趙斌瑋來說已是習以為常。2016年,交大社全年銷售碼洋再次上漲30%。其中,教輔類圖書貢獻巨大。今年上半年,與去年同期相比又增長近50%。

          與交大社有類似發展速度的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自2011年起,這家以出版社會科學類專業書為主的出版社一直保持著穩定的增長勢頭,紙質書銷售碼洋每年基本保持25%~30%增長率。今年上半年,圖書銷售比去年同期增長20%。“預計全年增長不低于25%。”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行部主任張鵬告訴記者。

          人們已經看到,一度被唱衰的出版業在多年前“紙質書是否將被電子閱讀取代”的爭論中健康地活下來,并用連年攀升的數據切實地回應了這個問題。有業內人士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預測中國未來的紙質書出版:電子閱讀短暫的熱潮后,就會迎來紙質書更長遠的增長。

          當然,并非所有出版社都有這樣高的增長率。記者采訪了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下稱“古籍社”)、上海譯文出版社等幾家老牌出版社,得到的反饋均是:2017年上半年的紙書銷量大體平穩,略有上升。

          根據北京開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于今年年初發布的《2016年中國圖書零售市場報告》,2016年,中國圖書零售市場總規模為701億元,較2015年的624億元增長12.30%,成為上一年度全球圖書零售規模增幅最快的國家。同時,新書平均定價也已連續3年增長,增幅均在10%左右。新書品種在2012年至2016年呈現穩定狀態。

          在上海人民出版社總編輯王為松看來,國家高層領導對圖書出版行業的重視是整個市場規模擴大的重要原因。在總理的堅持下,自2014年起,“倡導全民閱讀”已經連續4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在2017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倡導全民閱讀”的提法升級為“大力推動全民閱讀”。對實體書店的扶持,也讓紙質書更多地出現在城市空間,人們與書“會面”多了,自然帶動了銷量。“從銷售渠道上看,政府對實體書店的扶植力度也在加大。而實體書店做好了,也會帶動圖書銷售。”

        “傳統文化部類突然賣好了”

          《夢影紅樓:旅順博物館藏孫溫繪全本紅樓夢》是古籍社今年推出的圖書。此書收錄了230幅清代畫家孫溫所畫的工筆重彩畫,描繪了《紅樓夢》的全部劇情,涵蓋曹雪芹寫到的人物花鳥、亭臺樓閣、車馬舟輿、博古雜項等,畫面繁復、精細,令人愛不釋手。3月,古籍社與公眾號“一條”聯合發起了眾籌,據古籍社副社長王純透露,這套售價498元的書籍已賣出5000套。

          “就古籍社的情況看,銷量總體與去年上半年持平,但傳統文化部類今年突然賣好了。”王純告訴記者。不光是勾起“紅迷”和書畫愛好者強烈興趣的這套《夢影紅樓》,在古籍社,如《唐詩三百首新注》、《王陽明全集》、《李白集校注》等書籍均在今年取得了很好的銷售成績。他重點提到了《唐詩三百首新注》,這是一本重新包裝的“老書”,但依托詩詞大會這類節目的人氣,銷量攀升明顯。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交大社。該社的教輔類圖書中有一本名為《走進小古文》的書。去年一整年,《走進小古文》的銷量為4萬冊,但僅在今年上半年,銷量便迅速沖上5萬冊。“家長開始重視傳統文化,這本書內容也比較經典。”趙斌瑋如此分析《走進小古文》的成功。

          即將到來的上海書展,上海人民出版社將推出四五種有關古詩詞的書籍,看重的也是眼下的傳統文化熱。王為松的感受是,弘揚傳統文化的書籍之所以熱銷,同樣也與政府層面的倡導有關。他提到,今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隨著一批如《詩詞大會》、《詩書中華》這樣節目的走紅,讓傳統文化成為圖書出版市場的一個熱門主題。

          傳統文化類圖書不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的主要經營項目,但張鵬也明顯感到,這類圖書“在詩詞大會節目火了之后,又帶起一波新的小高潮”。他也擔憂,行業內的跟風出版可能會帶來同質化問題,如果圖書內容的參差不齊,會給讀者的選購帶來難度。

          更深度的閱讀口味

          常年觀察圖書發行和銷售,上海人民出版社副社長朱旗從年復一年的圖書暢銷榜單上看出了整個社會在閱讀品味上的變化。

          “閱讀量在上升,閱讀品質也在提高,從暢銷榜單上就能看出來。”朱旗記得,10年前甚至更早的時候,明星類的、股票類的書都能賣得很好。青春類讀物更是常年盤踞在圖書暢銷榜上。”那時候的上海書展,只要有明星出現,書肯定會很暢銷。但是這幾年,讀者的閱讀選擇變得更為理性,開始轉向深度閱讀。在《追風箏的人》、《大秦帝國》的熱銷中,朱旗看到了優秀文學作品廣泛的號召力。

          以當當網公布的年度圖書銷售榜為例,人們也能大致看到5年中大眾閱讀口味的轉向。2012年,榜單前十大暢銷書中,勵志靈修類圖書占據3席,包括《遇見未知的自己》、《因為痛,所以叫青春》、《世界如此險惡,你要內心強大》。2016年,在前10部最受歡迎圖書中已經看不到此類書籍的蹤影。胡賽尼的《追風箏的人》、余華《活著》以及路遙《平凡的世界》等現實主義小說榜上有名。同時,去年一部超級暢銷書《人類簡史》在中國引起的強烈反響,也反映了讀者對廣闊、嚴肅話題的關切。

          “歷史類、傳統國學類圖書越來越多地走向人們的書桌,這是好事兒,說明讀者的閱讀深度在加強。”朱旗說。

          不過,身處以學術書、專業書為主營范圍的社科文獻出版社,張鵬的看法并不如朱旗樂觀。過去幾年,學術出版的種類在增多,但單本專業書籍印量卻在下調。張鵬覺得,真正有深閱讀習慣、踏踏實實看書的人可能增長量并不大。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4月公布了第十四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也部分佐證了他的看法。調查顯示,2016年我國成年國民圖書閱讀率為58.8%,較2015年的58.4%上升了0.4個百分點;2016年的人均圖書閱讀量為7.86本,較2015年增加了0.02本。

          “閱讀口味正越來越細分”、“受電視及新媒體的影響越來越大”,這是他所勾勒的讀者輪廓。

          該社的甲骨文書系就是一個滿足細分領域讀者的很好例證。2013年成立的甲骨文工作室最初由3個有海外留學背景的歷史愛好者組成。在張鵬看來,他們對書籍的選擇大都是基于對個人個性與閱讀需要的滿足。“當年創立的時候,也不是因為歷史類的圖書就能賣得好,而是出于個性和興趣。社里恰好有這樣的平臺,他們就開始嘗試。”張鵬說。4年時間里,這個工作室已經出版了100多種書,幾乎本本暢銷,在業內的口碑迅速樹立。“在我看來,這恰好也是一個他們發揮個性的過程。”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返回頂部
        日韩黄色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