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一帶一路”戰略首次提出以來,經過3年多的實踐與協同發展,截止目前,“一帶一路”建設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響應支持,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同中國簽署了合作協議。2016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達到6.3萬億元人民幣,增速超過中國對外貿易的總體增速,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直接投資達145億美元,其中,2016年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食品、農產品貿易額達近300億美元,同比增長22.4%。2017年5月14~15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和“第五屆全球智庫峰會”在北京舉行,成果諸多。以“一帶一路”為契機,我國食品包裝產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但是也面臨諸多新挑戰。
“一帶一路”戰略為我國食品包裝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一帶一路”(The Belt and Road,簡稱B&R)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它將充分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一帶一路”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一帶一路”沿線共貫穿亞、歐、非3個大陸,連接亞太經濟圈和歐洲經濟圈。據悉,“一帶一路”沿線總人口約44億,經濟總量約21萬億美元,涉及亞洲43國、中東歐16國、獨聯體4國、非洲1國,共64國,分別占全球的63%和29%,其食品包裝產業發展潛力巨大。
以越南為例,越南食品包裝的設備和原材料基本上都依賴進口,一直是以西方和日本的進口設備為主。然而中國產品有距離近、價格優、技術成熟、培訓和修理容易的特點。只要發揮中國企業的優勢,在越南印刷市場占據一定的份額是完全有可能的。越南食品產業高速發展,其需要的優異產品包裝也在與日俱增。目前,越南比較好的包裝企業都在河內和胡志明市,因此,中國包裝企業的開拓重點應是越南區域經濟中心,如峴港、順化、海防、芽莊、宜安、芹宜、大叻等城市的包裝企業。
再如哈國,哈薩克斯坦位于歐亞大陸的十字路口,連接歐亞大陸的北邊和南邊、東邊和西邊,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且物產資源豐富,其中,鎢的儲量為世界第一,鈦是第二,鋁是第四。哈薩克斯坦整體技術水平發展不均衡。其中,重工業和資源領域相關行業發展較好,當前正在著重向加工領域、技術行業大力推進,哈薩克斯坦以傳統農業為優勢產業的北哈州每年生產500萬噸的糧食,然而,其自身加工能力不足,很多原材料都是沒有加工就直接運到其他地區。其最希望企業能夠帶來新的技術,通過這些新技術把豐富的原材料轉化成更有競爭力的食品,并投放到國際市場。
再者,從經濟增速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多是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許多國家經濟增長動力強勁、勢頭猛,比如越南到2030年有望保持在6%以上的經濟增速;而印度目前增速在7%以上,預計會超過8%,持續到2030年;孟加拉國和印尼也分別在6%以上。伴隨經濟增長、國力發展,消費能力會迅速提升。這個龐大的消費人群將形成巨大的市場,尤其是國內發達而安全的食品包裝系列產品,對沿線國家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對于國內的食品包裝產業來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具有很大的市場發展空間,值得探索。
拓展”一帶一路”沿線布局是“一帶一路”戰略下我國食品包裝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一帶一路”戰略為區域食品包裝貿易投資創造了新機會,通過投資、合作等方式把國內食品包裝的產業鏈、價值鏈逐步延伸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從而形成覆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食品包裝供應鏈,逐步促進沿線國家食品包裝產業升級和結構優化。
當前,借助于“一帶一路”戰略帶來的利好條件,我國食品包裝產業企業已經有部分在海外投產并運營。自2008年起,國內食品包裝產業鏈企業就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投資辦廠。早在2008年5月,玖龍紙業完成收購越南一家造紙廠60%的控股權,加快占據越南、老撾、柬埔寨等東盟市場;2010年4月,裕同集團就在越南成立了分公司為當地外資企業提供一體化的包裝產品;2011年,京山輕機在印度設立包裝廠,一方面利用當地廉價的勞動力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開拓印度本土市場,降低運輸費;2012年3月12日上午,由寶鋼金屬有限公司和寶鋼新加坡貿易有限公司聯合投資的越南寶鋼制罐有限公司已于越南——新加坡第二工業園區舉行奠基;2014年,浙江炒貨食品生產企業何字食品在巴基斯坦投資建廠;2015年10月,由于看好東南亞工業用紙需求成長,加上主要客戶南移,國內工業用紙大廠正隆決定在越南平陽增設造紙廠。2015年l2月,陜西糧油加工企業西安愛菊糧油工業集團在哈薩克斯坦投資建廠;來自河南、溫州的軟包裝公司自2012年起在越南、烏茲別克斯坦投資的30多家彩印廠目前已經在當地有了很好的口碑。2016年6月,廣東飲料生產企業加多寶在泰國投資建廠等。
近幾年來,食品包裝產業在艱難的發展過程中,日趨于微利,加之由經濟危機帶來的出口市場萎縮,加劇了原本已經顯現的食品包裝產能大于市場實際需求的問題。所謂生產成本上漲而唯獨印刷工價不漲反跌,其根源就在于供應大于需求,因此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辦廠、拓展海外布局,可將當地資源優勢和我國食品包裝產業的資金、技術、管理等傳統優勢結合起來,實現我國食品包裝產業資源和產品的流通與互動,是“一帶一路”戰略下我國食品包裝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建議相關企業有潛在投資意向者可以在沿線64國進行信息溝通、合作。
拓展“一帶一路”沿線布局為我國食品包裝產業提出了新挑戰,是一個逐步融合的過程
“一帶一路”沿線涉及到64個國家,延伸至非洲,應該說國內食品包裝產業走向海外的市場空間很大,同時沿線國家既有相對經濟富裕、印刷業發展成熟的國家,也有經濟相對落后難以滿足市場需要的國家。這就對我國食品包裝產業企業提出了新挑戰。
其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食品包裝相關標準的要求和對食品安全的監管都有著不同的標準。目前,我國清理、整合后的食品安全標準仍然存在產品標準與檢測方法標準不接軌、非預包裝食品安全標準重視程度不夠、標準中細節性問題較多,以及對樣品考慮不夠周全等問題,導致我國食品包裝類安全標準與國際標準的對接性差,不利于我國食品工業的國際化發展。因此,完善標準體系、加強與國際標準的對接是“一帶一路”戰略下做好我國食品安全的必然要求。
其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地緣政治、法治、非傳統安全等因素也給雙方的經濟合作帶來了一定困擾,導致風險加大。
其三,我國食品包裝產業鏈企業走出國內,海外布局需要加強電商平臺及技術支持。據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的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達20.8萬億元,同比增長約27% ;跨境電子商務交易總額達4.56萬億元,同比增長21.7%。食品包裝電商是電子商務貿易領域發展較快的業態。企業應重視并致力建設這一渠道。
因此,我國食品包裝產業企業走出國內,投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這是一個長期的融合過程,企業應正視機遇,及時轉型,明確“一帶一路”戰略下的定位,必能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