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義烏國特種印刷際生產資料市場內是一個小眾行業。但這兩天,區塊內經營戶都在議論一個“全國性”的話題。上個月底,同在市場經營的義烏佳誠特印商行老板陳家淼拿了一個頂級大獎———由中國印刷協會網印及制像分會頒發的“網印特印大工匠”。值得驕傲的是,這一獎項全國僅七人入圍,陳家淼是義烏也是金華地區唯一入選者。“手藝越來越好,產品才會有市場。”他說,特種印刷行業在義烏發展空間大,迫切需要匠人們不斷改進設備工藝,搶占市場占有率的同時,提升義烏特種印刷行業整體水平。而從一名印刷行業的“小白”,成長為全國性行業“大工匠”,陳家淼花了整整21年。
獲獎回顧
全國七人,他占一席
陳家淼是市場內一名普通商戶,但他的思維卻未按“普通”出牌———大多數人選擇銷售導向,他卻堅持研發致勝。1978年出生的陳家淼,1996年高級技術學校畢業后進入了特種印刷行業。2004年,他從老家福建三明,來到義烏闖蕩。新的平臺,也讓他有了施展更大才華的空間,并收獲了更多榮譽。
就在6月27日,中國網印及制像協會七屆三次理事會議暨2017年會在重慶舉行,陳家淼和國內其他六位國內同行,一起獲得了網印特印“大工匠”的稱號。
這是一個全國性的行業榮譽,陳家淼是義烏也是金華地區唯一的入選者。頒獎晚會上,主辦方給予了他這樣的頒獎詞:一個城市的外來務工者,一個機械制造的工科男。冰冷的機器,是他思想碰撞的好朋友;市場空白的挖掘,是他好學上進的原動力。
陳家淼說,只要不斷的堅持,總有收獲。在此之前,他已獲得各政府部門、單位評選的“草根新秀”、省級誠信經營戶、全國印刷職業技能大賽二等獎、絲網印刷高級技師、機修鉗工技師和創業標兵等榮譽。
研發歷程
三個半月,瘦近十斤
胖子一天吃不成。一句簡單的堅持,背后卻有無數付出。
研發是件苦差事,陳家淼經常整天整夜把自己“扔”在研發車間。
有一次,一名江蘇做電容的客戶找到他,想個性化定制一臺全自動振動盤移印機。
“產能跟不上。”江蘇客戶說,電容產品外表需要印上產品規格、容量等信息,采用半自動移印機,只能一個單品一印。若能全自動運轉,產能問題就迎刃而解。
答應了客戶,陳家淼開始了魔鬼式的鉆研。他把自己“關”在研發室,然后不斷畫圖、打樣、調試。為了把全自動振動盤接到移印機上,先后經他自己設計畫圖的零部件就多達五六十個;有時到了飯點,家人喊吃飯,他為了趕工,就會裝作沒聽見;有時為了測試一個零部件,他會徹夜不眠……
堅持了三個半月,陳家淼體重從150多斤,掉到了140多斤。家人們看著心疼,但他不以為意。最終,經努力,他成功地將全自動振動盤接到了移印機上,實現了印件上料、方向識別、定位印刷、卸料一系列程序的全程自動化。電容產品的移印速度,提升了五倍。
在此之前,重視技術創新的陳家淼已收獲諸多成果:“四色電腦程控觸摸屏移印機”,于2009年7月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節能燈印刷流水線”編程技術后可令移印機連續不間斷印刷,提升效率;研發的珠光膜可控連續燙金機,可根據客戶要求選擇燙印圖案的間距進行燙金,避免材料浪費……
未來規劃
把技術分享給更多人
陳家淼是一名匠人,一名商人,也是一名培訓師。
許多時候,他都愿意向他人分享技能和經驗。“培養絲印技術后備人才”,是他未來工作的一個目標。
不久前,義烏工商學院絲網印刷實訓室采購了一批絲印設備。之后,陳家淼時常跑去“講解”,對學生們提出的實際問題一一解答,直到他們會動手操作。
他也經常給客戶所在工廠的員工,進行各方面的操作培訓,從油墨調色、機器調試和設備維護等,所有的環節都不會落下。他還會把自己21年的工作經驗和心得,無保留地與他們分享。
佳誠特印商行的客戶遍及海內外,一些海外的客戶也會來求助。陳家淼也會克服困難,及時為客戶解決問題,有時甚至親自跑到客戶所在的國家,為其培訓員工、做技術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