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國內包裝紙價格走勢再次熱得發燙,甚至吸引了央視媒體和全社會的強烈關注。在下游行業抵制漲價,紙板廠開工不足等傳言的影響下,市場似乎隱約傳出了紙價下跌的消息,個別看戲群眾甚至叫嚷著瓦紙要崩盤。
然而,就在7月5日,APP、博匯、山東太陽等白卡紙生產廠家卻用幾張印著鮮紅印章的漲價函,狠狠地打了紙價看空人士的臉。
這一次,白卡供應商依舊上漲100元/噸沒商量。
對于目前的紙價走勢,市場上出現了明顯分歧的兩派:看多派和看空派
看多派以造紙行業以及紙貿商為主,主要從中國的市場潛力和對廢紙的依賴程度來判斷紙價走勢,因而對市場前景十分樂觀。
中國造紙學會常務理事長曹振雷則稱,“目前中國造紙行業的生產量和消費量分別約1億噸,均為全球第一。”“中國進出口的平衡問題使得中國難以回收廢紙,回收在海外廢紙要面臨各個國家的不同情況。”
曹振雷認為,國內紙張需求增長仍有較大的潛力。“中國的紙張人均消費75公斤,發達國家達200公斤,差距很大。按發展趨勢來看,紙張消費理論上還有很大需求。”
而看空派則以包裝紙的下游企業為主,由于大家普遍感受到紙價飛漲之下,部分飛機盒、周轉箱、重型箱正迅速被中空板箱、泡沫塑料箱和紙塑包裝盒取代,加上目前正處于生產淡季,包裝紙下游行業普遍認為當前包裝紙市場供大于求。
此外,由于終端消費的疲軟,二三級包裝廠很難將原紙漲價傳導下去,個別地區的二三級廠甚至以“停單限產”來倒逼紙價,如果紙廠把控不力,紙價“崩盤”為期不遠。
不過,隨著造紙業產能的集中,包裝紙廠家正通過“為國去產能限產停機”等一系列漂亮的手法,牢牢地掌控著市場局勢。因此,下游紙板和紙箱行業千萬不要低估紙廠維穩的堅強意志,不要作出低價搶單的錯誤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