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開始,造紙行業開啟了一波全國性的漲價,雖然下游客戶認購熱情不高,導致漲價執行程度遠不如預期,但紙廠態度頗為決絕。不過,近一周時間,國廢卻出現連續下調。
行情如此撕逼,引發行業人士對紙價暴漲暴跌的擔憂。
從4月1日開始的新一波原紙漲價,迅速得到大小造紙企業的響應,短短兩周時間,便有數十多家企業發出漲價函,漲價函基本覆蓋全國。時至今日,盡管包裝印刷企業認購欲望十分不強烈,但漲價仍在繼續。4月15,金洲宣布同時上調牛卡和高瓦價格,漲幅在100-150元之間。4月18日,太陽和晨鳴再次發出了春節后白紙第三波漲價。
從4月14日至今,國廢連續五日下挫,需求最為強勁的江蘇、安徽、浙江、廣東等地基本是全面下調。根據99廢紙之家整理出4月15-16日全國50家造紙廠的廢紙報價信息,其中35家都選擇了下調廢紙收購價格,降幅突破70元/噸。其中、玖龍、理文、山鷹、永豐余、榮成等大廠悉數在列。
產能集中的紙廠手握定價權優勢,寧可停機也要推動紙價上漲。下游客戶面臨著融資成本高、訂單淡凈的現實問題,加上去年瘋狂搶紙造成的心理傷害,對紙價上漲的態度偏于消極,即便有個別紙企將漲價時間發排到五月,仍然無法調動市場情緒。當然,在利潤微薄行情慘淡的情況下,下游企業尋機抄底的心態愈發明顯,也導致買家觀望情緒濃厚。
無奈之下,紙廠只能下調廢紙價格,甚至將停機時間提前以減少庫存。這一方面充分暴露出紙業市場需要不足,或者說供過于求的問題,另一方面也為未來紙價暴漲暴跌埋下隱患。
目前,這個表面看似理性平和的市場,正在醞釀著深層次的危機,如果持續聚積下去,有可能引發新一波暴漲暴跌。
在小編看來,國廢下跌、紙板紙箱企業去庫存、內需低迷、行業低價搶單、抄底心態、中美貿易生變等將會是引發暴跌的重要因素。而庫存偏低、紙廠原材料斷檔、匯率波動、通脹壓力和環保風暴等則是可能引發紙價暴漲的主要因素。
因此,如今之計,需要紙包裝產業鏈各環節盡早形成一個有效的協商機制,合理分配利潤,順暢傳導漲價成本。如果繼續保持這種紙價任性上漲,買方冷眼相待,終端傳導不暢的互相傷害模式,下一波原材料風暴不可避免地上演,給行業造成的傷害不亞于核雷轟。
下一步,我們該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