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底,中央第四環保督察組進駐廣東省,廣東刮起了一股“環保風”,并引發了系列連鎖反應。近期,廣東省多個企業被查封、多家工廠關停導致紙箱缺貨、漲價等消息不絕于耳。紙箱供應不足導致多個產品品牌在終端均出現缺貨、斷貨現象。紙品的不斷上漲,引發的紙箱供應缺口,一系列連鎖反應是否意味著將迎來相關產品的新一輪漲價潮?
紙品稀缺:多家造紙廠環保不合格遭停業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12月27日,廣東各地已對4205家企業責令整改,立案處罰企業2341家,擬處罰金額7402.2萬元,而不少紙包裝企業難逃幸免。2015年,全國淘汰落后和過剩造紙產能為167萬噸,其中,廣東省關停20家造紙廠,淘汰造紙產能高達79.6萬噸,位列全國第一。到2016年9月,由于以往的庫存消耗及環保調控,紙品供應量嚴重不足。加上前期G20峰會上,國家制定了針對全國規模以上的造紙廠、尤其是幾家大型上市公司強制減產四成或對半的政策,加劇了紙箱的缺貨。10月底,部分造紙廠甚至無法滿足現有訂單量。
紙價上漲:原料上漲
“環保風”席卷了廣東原本便供應緊張的造紙業,此外,國家實行環保調控,意味著造紙廠在環保運行上的成本增加,助推了紙品價格上漲。使紙價上漲最主要的原因是自今年以來,用于造紙的煤炭、廢紙等原材料成本價格的上漲。此外,紙幣貶值、運輸成本上漲、電商包裝用紙呈現增長趨勢亦是紙品漲價的客觀因素。
以瓦楞紙為例,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原本價格在2000元/噸左右瓦楞紙,2016年下半年上漲幅度已超過1000元。造紙廠漲價頻繁,甚至出現一家企業一周一提價現象。部分一級造紙廠漲價20%-30%;不少二級廠紙板出品價漲幅達50%-90%;三級紙箱廠出品價格提高20%-30%。
行業洗牌 漲價是必然?
臨近年關,不少品牌有增加訂單量的打算,而包材亦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因此不能因為價格上漲便降低包材標準或者減少訂單數量。相關報道中指出,不少品牌方已受到價格因素的影響,但能采取的措施并不多,對此,品牌方只能加強供應鏈環節的管理。在多重因素的影響下,2016年的紙品價格上漲幅度超前,造成了不小的市場恐慌。
相關人士也表示,從長遠來看,漲價是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市場成本及消費者收入的上漲決定了行業相關價格的上漲。近年來,國家對于環保一直十分重視,而此次“環保風”整頓的是部分操作不規范的企業,從市場的長期發展來看,將環保不合格的企業剔除行業,亦是行業洗牌的預兆。此次紙品漲價的原因也不能全歸于環保整治,從長遠來看,隨著包材、研發、勞動力等多因素成本上漲,整個行業的平均定價水平上漲亦是趨勢。市場各環節應理性看待,積極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