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晴日。剛剛經歷延續近一周、席卷近百萬平方公里的霧霾,這樣的藍天晴日,讓人格外留意。媒體
對印刷包裝企業而言,臨近歲末的“綠色風暴”數碼印刷機,卻愈刮愈緊。一方面,嚴重霧霾天氣之下各地啟動的空氣重污染預警舉措,要求部分印刷包裝廠階段性限產甚至停產;另一方面,由中央環保督查在各地推進的環保整治,也要求所涉及企業限改限搬、加速治理。一時間測評,“限產、停產”成為盤旋在印刷包裝業的高頻詞匯。特種印刷
突如其來的霧霾,不得不采取的“限產、停產”應急舉措。但這種“一刀切”的應急做法,并不能有效解決印刷包裝行業的綠色生產問題。一方面,被短時限產、停產的企業,在可以恢復生產后北人集團,仍需開足馬力趕制活件;另一方面,因綠色政策而不得不外遷的企業,如果未優化工藝與綠色升級,也未從根本上解決減排問題。印刷廠
更重要的是,區域性、行業性的“一刀切”限產、停產整合,實質上讓行業內更清潔的企業與不清潔的企業承擔同等的后果,在綠色認證、清潔生產方面已做過諸多努力的企業,未得到更多的肯定和鼓勵,后續持續改善的動力也會受到影響。艾司科
“倒洗澡水,不能將孩子一起倒掉”。對印刷包裝行業這樣一個與國計民生緊密相關、仍在持續成長期的產業設計,制定合理的綠色政策,已到了刻不容緩的關鍵時刻。而綠色政策的基點,絕非不生產或零排放,而是要關注如何達到與生態環境、市場需求匹配的產量?如何使用環境友好的方法推進生產?如何以最低排放成本實現特定量減排?這樣的減排治污效果會更持久,也更有利于促進行業可持續、健康發展。書刊印刷
沿著如此的綠色施政邏輯上光,梳理印刷行業已經走過的綠色治理之路:已有逾千家企業獲得綠色印刷認證,其營業收入已占全行業16%,這支綠色生力軍,是未來綠色生產的主力軍團,也是國家財政政策和其他配套政策傾斜支持的對象;已梳理出“源頭削減、過程控制是重點乳品包裝,兼顧末端治理”的VOCs治理路線,并通過定期發布《綠色原輔材料產品目錄》,加強對印刷企業源頭削減的引導;已在中小學教科書實現綠色印刷全覆蓋,并將在全出版領域、報紙、食品藥品包裝和票據票證領域逐步推廣綠色印刷,借助市場倒逼機制上海電氣,延展綠色陣地……圖像處理
但是,面對環境治理的緊迫需求,印刷行業的綠色進程,仍需系統的頂層設計;仍需行業政策與地方政策的協調配合,以達到治理方向、步調節奏等的一致性;仍需產業鏈的協調聯動水墨平衡,攜手技術創新,研發推廣成本低、效率高的技術路線方案。高寶
簡而言之,治理霧霾,不等于去工業化。倒洗澡水,也不能把孩子一起倒掉。這個孩子清洗身體后乳品包裝,依然要長大。無論政府方還是企業方,都有責任朝著如何讓孩子健康成長的方向,長久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