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9hbx9"></address>
    <listing id="9hbx9"><menuitem id="9hbx9"><menuitem id="9hbx9"></menuitem></menuitem></listing>

    <noframes id="9hbx9">
    <noframes id="9hbx9">

        <address id="9hbx9"><listing id="9hbx9"></listing></address>

        注冊成為vip商家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2016,平平淡淡的出版小年景

        發布日期:2016-12-06  來源:出版商務周報  瀏覽次數:1454
        核心提示:年關歲尾,媒體照例又搞各種年度盤點。不知未來出版史的長河中,2016年會處于怎樣一個地位,以我有限的見識,從出版產業的視角看,2016年實為近幾年最為平淡的一年。

           年關歲尾,媒體照例又搞各種年度盤點。不知未來出版史的長河中,2016年會處于怎樣一個地位,以我有限的見識,從出版產業的視角看,2016年實為近幾年最為平淡的一年。

          這一年,現象級的圖書缺失
         
          前幾天,微信朋友圈流傳著一張北京新華書店系統圖書銷售排行榜的截圖,生動地詮釋了出版業今年的尷尬。排行榜前10名的圖書,除了《新華字典》外,全是時政學習材料,沒有大眾類的零售暢銷書。
         
          “雙十一”前,一些出版圈外的朋友讓我幫他們推薦一些值得購買的圖書,我隨手列了一張書單,列完后發現,我推薦的書幾乎都是往年出版的。是啊,哪怕僅僅從暢銷角度看,2016年根本就沒出現一種現象級的超級暢銷書——很多“大”項目,都只是一些“小”暢銷書罷了:沒有2015年《秘密花園》這樣世界范圍內現象級的產品自不消說,哪怕《從0到1》《島上書店》這樣量級的風云圖書2016年也完全缺失。再看新浪發布的“2016亞洲好書榜”榜單,其上榜作品水平之稀松,更是讓出版人扼腕嘆息……
         
          必須承認,單從作品品質與影響力看,2016年堪稱不折不扣的出版“小年”。不論是引進版還是國內原創作品,今年出版的新書基本沒能給行業帶來驚喜,每個領域出版的新書都平淡無奇,沒有真正的超級暢銷書。不論是開卷的暢銷書榜單還是實體店的暢銷書榜單,除了時政學習材料外,都是一些“老面孔”,這些“老面孔”在2016年也幾乎沒鬧出什么新動靜。鑒于此,《出版商務周報》的朋友說,報社取消了“年度話題圖書盤點”——因為這一年實在沒有幾本構成話題的圖書。
         
          這一年,行業的“大事”不多
         
          表面上看,從年頭至年尾,行業一直不缺熱點話題,熱熱鬧鬧。但是,仔細盤點就會發現,放到歷史“大視野”的背景來看,這一年的出版行業“大事”其實大多是一些平淡無奇的小事。
         
          幾個知名作家的去世就讓這個行業“興奮”了幾個月,可見這一年是多么缺乏“大事情”。曹文軒榮獲安徒生獎,這確實堪稱業界大事,童書出版界一整年都緊緊圍繞這一事件做文章,把這個事件“消費”到了極致。除此之外,童書出版界再沒有發生對行業有深度影響的其他“大事”——以我個人的淺見,似乎一整年都沒有產生特別重大的作品。
         
          按理,資本力量足以深度攪動產業經營。這一年出版業的資本經營熱點事件確實不少——諸如南方傳媒上市、新華先鋒賣了4.5億元、文軒回歸A股、當當成功完成私有化、科技出版傳媒IPO獲批……但這些其實都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基本都是意料之中的常規發展套路,既不會對產業結構產生什么實質影響,也不會對行業的發展路徑帶來深遠影響。
         
          這一年行業最大的“大事”大概和實體書店有關——中央11部委聯合發文扶持實體書店發展,可謂史無前例的重要舉措,業界對此的探討空前熱烈。然而,我們冷靜地盤點這一年實體書店的發展,會尷尬地發現:2016年不論國有“新華系”,還是各路民營力量,實體書店所做的業務布局與重大舉措中,具有標志意義的、風向標意義的“創舉”并不比前兩三年多,絕大多數都只是基于已有經營理念的一些“后續動作”,有不少舉措都是前幾年一些經營創舉的“跟風之作”,甚至有些動作大有在國家政策背景下做“面子功夫”之嫌。
         
          這一年,業界的不少“大事”都跟政府有關,除了實體書店扶持政策,還有一個為業界津津樂道的就是“制版分離改革”試點。總局將江蘇、北京、湖北等地設為“制作和出版、制作和播出分開”試點區域,這些地區陸續出臺《實施細則》,啟動試點工作。這無疑將對出版業的產業生態和產業力量產生深度影響——但說到底,這也無非是對業界既已存在的現實進行政策追認和規范而已。
         
          其他呢?這一年出版行業的其他“大事”大多涉及人事問題——對當事人和當事企業或許算大事,但放到整個行業來看卻不過是一些行業“八卦”新聞。
         
          這一年,行業的“未來”不知是否來臨
         
          “未來已經來臨,只是尚未流行。”美國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的這句名言讓我們著迷,在很多行業一再被驗證。
         
          在出版業,過去幾年每年都有不少對出版業產生深度影響的“尚未流行”的新事物誕生、茁長成長,并發展成為流行趨勢,深度影響我們的行業。比如現在被出版業玩爛了的眾籌出版、社群營銷都是在前幾年萌芽并快速發展的;又比如現在行業中的重要力量掌閱、京東圖書、喜馬拉雅FM、羅輯思維、大V店等,都是在過去幾年陸續誕生,野蠻成長起來的——在他們誕生之初,出版產業的“未來”已然來臨,如今它們都已成為行業的流行……
         
          讓我困惑的是,2016年我們并沒有看到像上述這般代表行業未來流行趨勢的“新生事物”的野蠻生長。當然,我清楚地知道,沒看見并不代表這類新事物沒有誕生——有些代表出版業未來的一些新生力量也許已經萌生。但,2016年已經顯露出來并茁壯成長的確實不像前幾年那么熱鬧,那么生機勃勃。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不少出版業的主要力量憋足了勁兒,開始謀篇布局。這一年,一些出版發行集團、上市公司、出版社,都在深度推進內部管理變革,大刀闊斧開展新業務布局……我相信,這其中一定有不少代表了行業未來的新生力量、新業態、新玩法。
         
          綜上所述,2016年出版產業的亮點似乎真的不多,是平平淡淡的一個小年景。但或許這就是出版業的“新常態”——悄無聲息地進入了新時代??此破降?,缺乏大話題,但行業有了厚實的積淀,產業更理性,更務實,仍能保持穩定增長;產業的融合發展進入新階段,業態升級層出不窮……
         
          雖然我們現在感嘆2016年是個小年,但想必年度產業各項統計數據仍然會很漂亮?;蛟S,這就是出版業的新常態。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返回頂部
        日韩黄色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