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9hbx9"></address>
    <listing id="9hbx9"><menuitem id="9hbx9"><menuitem id="9hbx9"></menuitem></menuitem></listing>

    <noframes id="9hbx9">
    <noframes id="9hbx9">

        <address id="9hbx9"><listing id="9hbx9"></listing></address>

        注冊成為vip商家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原材料瘋漲引發大面積停產,再不“減負”實體行業就完蛋了

        發布日期:2016-11-14  來源:包裝地帶  瀏覽次數:1919
        核心提示:中國實體經濟的生態環境處于沸騰狀態,大量企業被卷入瘋狂的漲價漩渦中,苦苦掙扎,命懸一線。

          中國實體經濟的生態環境處于沸騰狀態,大量企業被卷入瘋狂的漲價漩渦中,苦苦掙扎,命懸一線。

          近兩月來,發軔于上游煤碳、鋼鐵、造紙等行業的漲價潮洶涌而下,在運輸成本上漲和環境治理限產的推波助瀾下,對中間工業制成品環節形成致命沖擊。

          焦煤漲價200%,

          玻璃漲價40%,

          塑料漲價30%,

          鋁材漲價30%,

          鋼鐵漲價30%,

          不銹鋼也爆漲40%,

          運費漲價33.6%,

          工業原紙有錢也買不到了……

          在情況最為嚴重的造紙、包裝及印刷行業,紙價一路瘋漲,個別紙業十天內三次提價,但仍然出現了有錢買不到紙的情況,導致大量企業停止接單。

          中國實體經濟的生態環境處于沸騰狀態,大量企業被卷入瘋狂的漲價漩渦中,苦苦掙扎,命懸一線。

          強大的中國經濟為何一慫如此!在包小編看來,漲價潮是由一系列清算式危機、價格機制長期扭曲和突發性事件引發。由于矛盾積累過多、信息不透明、加上人們的恐慌心理,導致工業制成品價格短時間內陷入失控狀態。

          一、清算式危機

          天量印鈔面臨清算

          這一次的漲價潮稱得上一次突發性的通貨膨脹,原因自然是與過去8年超發的天量M2有關。2008年,中國的M2是47.5萬億,2016年M2數據是149萬億。過去幾年,政府試圖建立樓市和股市兩個貨幣池子來鎖住超發貨幣,但股市被一波人造牛市玩殘,樓市泡沫的高壓鍋被政府強行蓋住,導致流動性泛濫。而在過去的幾年時間,中國外匯儲備減少了一萬億美元,但卻沒有回收相應比率的人民幣,加劇了流動性泛濫。

          在這里,小編要抨擊一下那個因害怕超發貨幣引發物價飛漲而設立的“貨幣池子”的形而上學理論,這樣做的嚴重后果就是:大量擁房者感覺到財富倍增了,但物價卻非常低廉,于是拼命消費,反正什么事都不用干也能賺到比打工一輩子掙得還多的錢。這種虛假繁榮一方面令創造財富的人數大減,另一方面大量真實財富被過度消耗,加劇了人民幣的泡沫化。換句話說,未來通貨膨脹的程度可能遠比想象的嚴重得多。

          如今,天量M2被清算的時刻即將來到,政府面臨著要么刺穿樓市泡沫,要么承受劇烈通貨膨脹所帶來的致命考驗。

          環保污染積重難返

          中國經濟開放三十年來,盡管有很多外國專家指出犧牲環境發展經濟不可持續,得不償失,但在各種“陰毛論”的揣度下,政府對環境監管的底線一再失守,而無處不在的腐敗縱容了企業大量偷排。終于,曾經禍害過英倫和北美的霧霾再次籠罩了北方大地,面積迅速從去年的56萬平方公里擴散到100萬平方公里。

          非常不幸,2016年再次趕上了這場環境污染帶來的清算式危機。在不斷的停產限產和成倍增長的排污收費下,工業領域所必需的原材料開始暴漲。

          樓市泡沫進入清算期

          08年來的房地產大躍進,給中國的煤碳、鋼鐵、水泥、建陶、衛浴、家具、家電、燈飾、五金、包裝、印刷等行業帶來了空前的繁榮,也制造了空前的危機。這些行業的產能被以數倍的倍率放大,如今隨著中國住房的嚴重過剩和年輕人口的銳減,這些行業面臨著清算式危機。一方面與房地產相關行業的產能淘汰將會非常殘酷,另一方面房地產泡沫的破滅反過來又影響到居民消費,導致產能進一步過剩。

          悲催的是,這些行業屯積了大量的就業人口。比如煤碳、鋼鐵等行業,動輒維系著數十萬人的飯碗,在負債高企、市場萎縮的情況下,只能通過提價來茍延殘喘。

          二、價格機制長期扭曲下的報復性反彈

          08年的經濟刺激后,中國的民間投資和國家投資均呈現狂熱狀態。從2012年開始,嚴重的產能過剩導致市場價格機制開始扭曲。這期間中國經歷了長達四年前之久的PPI持續下滑,而且還是在人工、廠租、物流等生產要素成本大幅爬坡的情況下出現的。如今,隨著原材料價格的飛漲,PPI開始由負轉正,但物價似乎已經出現報復性反彈。那個長達四年的低物價生活已經成為過眼云煙,未來將是痛苦的還債時期。

          與此同時,過去長期的低物價,導致廢品回收無利可圖,由于無人愿意從事廢品回收的工作,導致廢紙箱、塑料瓶、廢鐵等被扔掉。一旦匯率下跌,進口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漲,造紙業甚至出現了原材料斷供的極端現象。這也是原材料價格瘋漲的原因之一。

          三、偶發性事件導致漲價

          另外,社保繳費增長、人民幣匯率下跌、公路治超、房地產調控、公務員及軍警加工資等偶發性事件,都對此次漲價有重大影響。特別是匯率下跌,導致一些紙業巨頭不敢從海外采購廢紙和紙漿,導致紙價瘋漲,甚至一紙難求。

          然而,漲價還不算可怕,最可怕的是消費市場的疲弱和前景渺茫。

          盡管工業制成品漲聲一片,但產能過剩和消費低迷迫使終端消費品制造商不得不減價促銷。眼下,很多地方的水果、豬肉、青菜、乳品、紙品、日化用品都在打折促銷。雙11的瘋狂,很可能表明大家沒錢了,選擇上網購買打折商品。

          那么一個更嚴重的問題就來了,當通脹傳導到終端消費品領域,必將導致內需更加疲軟,從而產生新一波產能過剩。如此惡性循環下去,后果不堪設想。

          細考如今的中國經濟形勢,出口、內需、投資三架馬車齊齊趴窩,科技創新還沒有形成新的動能,全民創業不過是延后了就業危機。但是,我們依然還有一個絕處逢生的機會——為創造就業的企業減負,為身背“四座大山”的人民減負。

          留給中國實體行業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減負真的會到來嗎?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返回頂部
        日韩黄色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