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9hbx9"></address>
    <listing id="9hbx9"><menuitem id="9hbx9"><menuitem id="9hbx9"></menuitem></menuitem></listing>

    <noframes id="9hbx9">
    <noframes id="9hbx9">

        <address id="9hbx9"><listing id="9hbx9"></listing></address>

        注冊成為vip商家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2016屆高校印刷學子就業實錄

        發布日期:2016-08-29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網/報  瀏覽次數:1521
        核心提示:伴隨9月開學季的到來,2016屆高校印刷專業應屆畢業生“畢業后去哪兒”的年度大戲也落下帷幕:他們或是繼續深造,為未來打下堅實基礎;或是深耕一線,積攢經驗厚積薄發;或是走向企業研發崗位,將知識轉化為實戰經驗……

          伴隨9月開學季的到來,2016屆高校印刷專業應屆畢業生“畢業后去哪兒”的年度大戲也落下帷幕:他們或是繼續深造,為未來打下堅實基礎;或是深耕一線,積攢經驗厚積薄發;或是走向企業研發崗位,將知識轉化為實戰經驗……如何面對自己的第一份工作?能否將知識轉為工作成果?對未來有哪些期許?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3位印刷專業應屆畢業生,以期從他們的故事中了解些許就業現狀。

          項目研發

          印刷科技公司研究員

          郭長龍:鉆多深就能走多遠

          若要問印刷材料專業的研究生在求學近三年里都做了什么,他們大多數會用“做實驗”三個字來概括。每天泡在實驗室里,在很多人眼中可能稍顯乏味,但對他們而言,這是學習攻關的基礎。而在畢業之后,繼續從事相關的科研工作往往是他們的不二之選。畢業于北京印刷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2016屆碩士畢業生郭長龍就選擇了“換個地點做實驗”。

          郭長龍目前就職于蘇州一家太陽能電池板絲網印刷的科技公司,主要從事油墨成分的研究。兩年半的研究生生涯,郭長龍大部分時間都與實驗室相伴,并跟隨導師完成了若干項國家級和市級的重點科研項目。“由于經常要觀察實驗過程和結果,需要一直泡在實驗室,有時到了關鍵節點,通宵達旦也是‘家常便飯’。”郭長龍告訴記者,這段經歷不僅鍛煉了他的科研能力,也為他的求職增添了不少砝碼。去年10月求職季時,憑借豐富的個人履歷和參與科研項目的背景,他順利通過了幾家企業的初選、網上筆試、電話面試和視頻面試,最終確定了現在的工作單位。

          雖說是“換個地點做實驗”,但初到工作崗位,郭長龍還是吃了不少苦頭:研究生理論知識豐富,但與實際生產結合的經驗欠缺;科研項目經歷豐富,但實際操作經驗欠缺……郭長龍說:“不熟悉整個行業,理論知識無用武之地,實驗達不到預期效果。”不過萬事開頭難,郭長龍努力適應著新的環境和身份。在工作過程中,除了與本部門的前輩進行交流汲取經驗外,他也常與銷售人員交流以了解市場與客戶的實際需求。“不能總站在實驗臺前‘閉門造車’,成本與客戶需求是實驗中必須考慮的要素。”郭長龍說,每逢周末他還會參加一些行業內的學習和交流,了解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國內外發展態勢。從不適應、調整心態到學習、交流、思考,近6個月之后,郭長龍對工作的把控有了起色。

          從北京到蘇州,很多人都會對郭長龍的畢業去向打一個問號。事實上,選擇蘇州,郭長龍做過不少功課。“雖然是二線城市,但其印刷業的發展絲毫不弱于北上廣。隨著環保成本、人工成本、土地成本的上升,未來勢必會有很多大型企業轉移到蘇州,今后發展潛力巨大。”郭長龍告訴記者,印刷專業的學生眼光要放長遠,不要一直局限于傳統印刷,也不要抱怨就業環境,自己能在行業里鉆多深,就能走多遠。
         車間一線

         

          印刷企業生產車間員工

          周善迪:厚積才能薄發

          許多工作時間不長的人,都有過這種想法,每天都在做一些難度不高、簡單重復性工作,真是大材小用了。但是,剛畢業的學生“大材”何在?上海出版印刷高等??茖W校印刷設備及工藝專業的周善迪深有同感,所以在今年畢業后,他應聘到一家上市印刷企業上海分公司的生產車間負責開工程單,從一線干起。在他看來,年輕人只有將理論轉化為實踐,積攢實戰經驗,才能更好更快地成長。

          根據客戶需求,將客戶的基本信息、紙張要求、印前、印中、印后工序要求及成品工序核對后整理生成工程單,發給生產部門。這是周善迪每天的工作內容,看似簡單,卻需要嚴謹的工作態度和扎實的基礎。除此之外,他還需要負責拼版工作。“不同類型、不同數量的印刷品的拼法,全開、對開、四開的印刷設備的調整,這些都需要大量的實際工作經驗才能熟練掌握。”周善迪說。

          “剛開始做這個工作時,第一感覺就是‘蒙’,這么多東西哪能記得住。”但是憑借科班出身的底子,通過不斷的操作實踐及向老師傅請教,由生到熟,周善迪逐漸在工作中獨當一面。雖然工作上如魚得水,但他也坦言,由于學生時代養成的拖延癥,經常會讓他在工作中由于趕時間而焦頭爛額,克服拖延癥、趕早不趕晚是他在進入工作崗位后學到的重要一課。

          從去年秋季招聘會上投簡歷,到幾輪面試、進入公司實習,直至最終留在這里,已經過去了近一年時間。翻閱周善迪的微信朋友圈,能看到他經常在深夜發出的內容。12小時工作制、雙班倒、一周休一天,工作確實辛苦,但周善迪對自己的選擇異常堅定,“雖然一線辛苦,但這卻是離實際生產最近的地方,是最能積攢經驗的地方,厚積才能薄發。”

          積累豐富的一線工作經驗之后,周善迪還是想要完成自己的夢想,那就是創業。他表示,如果未來有機會的話,他會投身到創業大軍中。“現在行業競爭激烈,加之國家鼓勵大學生創業,相信我也可以找到一條差異化的創業思路,在夾縫中生存下去。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周善迪的言語中透露著90后的韌性和堅持。

          繼續深造

         

          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博士

          國政: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

          選擇繼續深造是當下很多應屆畢業生的選擇,或出國留學,或讀研讀博。在很多人看來,這樣的選擇一方面可以“暫避鋒芒”,一方面也可以通過更深入的學習做好充分準備,以應對未來的就業壓力。但國政不這樣認為,作為北京印刷學院2016屆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在今年春季學期畢業后,他選擇繼續攻讀博士學位則是出于對專業和科研的熱愛。

          目前正在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攻讀先進力學與材料方向博士學位的國政,早在研究生期間便在美國《科學引文索引》(SCI)上發表過署名文章。在同學眼中,他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學霸”。國政對記者說:“攻讀博士是我從小的夢想,加上在研究生期間與北大合作的研究項目成果讓對方老師印象深刻,所以我很早就跟著北大的老師一起做實驗,畢業后便留在北大讀博了,沒有考慮過就業的問題。”

          “讀博士不痛苦就是不合格的。”國政坦言,每天晚上11點前離開實驗室的幾率很小,通宵實驗也時常發生。“有一次到了出成果的最后階段,為了準確記錄關鍵數據,我和師兄師姐們在實驗室里足足呆了一周!”談及此事,國政記憶深刻。但國政認為,有突破且新穎的實驗結果都是“熬出來”的,不僅要耐得住寂寞與枯燥,更要學會從中尋找樂趣,享受孤獨,這樣才能調整好心態,不急不躁。除了需要長時間“泡”在實驗室里,發表論文的數量和實驗成果的科研壓力也是擺在他心頭的大山,因為無論哪個標準,都要求必須在領域內有創新點。“在SCI發兩篇署名文章是北大博士畢業的基本要求,我們老師的要求更為嚴格。”不過,國政對此并沒有怨言,他說:“老師要求越高,自己未來走的彎路會越少,這樣才能走得更遠。”

          從本科到研究生,再到現在的博士,國政的求學之路都沒有離開過印刷這個行當。他認為,傳統印刷的市場雖然越來越小,但印刷的應用卻越來越廣泛,不同的油墨材料與不同的行業結合會擴展出數量可觀的應用途徑,印刷業孕育的市場價值是難以估計的。“印刷太陽能電池板就是很好的例子,而且在美國已經有了企業通過印刷大規模量產太陽能電池板的案例。”國政說。

          博士畢業后,國政打算先到企業工作,將自己的研究成果真正應用到實踐中。如果有機會,他還想去國外攻讀博士后,研究發達國家印刷材料的應用現狀,再回到國內高校教書。“不過我現在的主要任務還是扎扎實實做好我的實驗,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國政如是說。

          采訪結束已是深夜12點,但國政仍繼續在實驗室觀察他的瓶瓶罐罐。“今晚又要睡在我的‘第一宿舍’了。”他調侃道。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返回頂部
        日韩黄色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