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起一個月前24小時書店開業當天的情形,螞蟻和海洋書店店主李島島說他眼前總浮現出這樣一幅畫面:“那天夜涼微雨,天津市河東區時尚花園社區的一幢別墅里徹夜燈火通明,10名讀者有的在二樓看書,有的在三樓免費觀影。在高低錯落的書架占據2/3空間的螞蟻和海洋書店內,我只得被擠到小廚房和慕名前來的讀者何康平聊聊自己開書店的經歷。天津首家24小時書店——螞蟻和海洋書店于6月14日正式對外營業……”
小區里的“網紅”
早在正式開業前一周,螞蟻和海洋書店已經成為朋友圈里的地標了。據記者統計,6月初以來報道的媒體,從報紙、電視臺到新聞客戶端、微信自媒體至少有15家。連時尚花園社區的門衛大爺都頗感忙碌:“這禮拜光是問我書店怎么走的人就不下100個了!”
說到螞蟻和海洋書店的“爆紅”,除了天津市第一家24小時書店的頭銜,還不得不提到書店去年發生在市區誠基中心的“打折湊房租”事件。2015年5月26日,螞蟻和海洋書店的微博上發出了一條求援信息,“房東來催房租了,一共一萬多……要想辦法湊房租了……正價書全部五折,特價書四折,看看能湊多少……”微博一天內被轉發1600多條,當天那個在商業中心不起眼的20平方米小書店擠滿了人,“那兩天書店就像被打劫了一樣,很多熱心讀者一捆一捆地搬走打折書”,這也引起了天津市多家媒體的關注并進行報道。同時,教師呂明光就此與書店結緣,除了經常來買書看書,他還和李島島聊經營、聊創業、聊自己寫書,兩個對味又互補的朋友逐漸成了日后的好搭檔。
那一次的微博事件雖然暫時幫助李島島扛過了資金斷鏈、面臨閉店的艱難時期,但也讓他和呂明光有了給書店搬家的計劃。
“書店有大有小,但有好書就好。”出版家沈昌文的這句話讓李島島心有戚戚焉。去年李島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等收益好了一些,我當然樂意換一個好的地點、大些的店鋪。”
如今還是“擔心”
自螞蟻和海洋書店新店搬遷后試營業以來,聞訊而來的媒體與讀者競相追捧。獨立書店是否有開24小時店的必要?實體書店如何創新生存?天津獨立書店迎來新出路……各種鼓勵與質疑也接踵而至。面對紛雜的聲音,李島島心里很平靜,他說:“24小時的符號意義大于實際意義,其實它是想提醒大家,不論什么時間都可以拿來看書。”
外界聲音千萬種,合作邀請日漸增多。李島島和呂明光不忘初心,不愿被太多因素干擾。螞蟻和海洋書店自2014年底開業以來,人文社科類圖書是主營品種,每一本書都是李島島親自篩選出來的。
新店開業后,李島島在閱讀區中間用幾個一米高的書架圍出一塊空地,中間鋪上仿制草坪,里面擺了小桌子、小坐墊和幾只動物玩偶,用作兒童閱讀區。記者注意到有一面書架上放了30多本英文原版書,“這都是每次有朋友去國外,求他們扛回來的”。
“新書店的房租每個月6000元,水電網費1000元,前幾天又進了2000元的書,所以現在還是會為了資金擔憂。”李島島說道,“有時老讀者過來買書,原本八折的書我直接六至七折出貨,也不會告訴他們,因為在去年書店最艱難的時候都是靠他們支持。”
人與書未了情
說起讀者對書店的支持,李島島有一本日記,里面記的都是他曾經發生和正在發生的故事。
“每到周二晚上7點,我都會往門口張望一下,看那一對雙胞胎兄弟有沒有來。今天7點半時我又念叨一句:‘倆孩子肯定是準備期末考試不能來了。’”李島島日記里記下的,是每周都要來書店買上三四本書的雙胞胎?!秱ゴ蟮奶油觥贰冻ㄏκ啊贰秴擦謺?hellip;…還有全英文的《柳林風聲》,有時李島島勸他們看完了再來買,可是每次雙胞胎的媽媽都會帶著孩子選幾本走。有了李島島“買新書之前必須把前面的看完”的規矩,兩個孩子的閱讀量日漸增長,孩子媽媽對李島島說:“還得謝謝你呢,現在倆孩子就盼著周二到你這選書!”
書店一直推廣“半年閱讀計劃”,每批參與的會員用160元就會收到書店寄出的9本書,每一本都是李島島精心挑選的。進的貨不夠了,李島島就從網上高價買來寄給讀者。想象著志趣相投的讀者收到書時的驚喜或欣慰,李島島感到很滿足。讀者燕云飛收到書之后給李島島發私信:“對吃來講,自己是沒有追求的,但讀到楊葵的《東榔頭》里的馬蘭拉面、潮州的湯、江浙蛋餃等種種美味,心中竟也會產生憧憬之情……感謝島島,我已經很久沒有讀過這樣的散文隨筆了。”
如今,“24小時書店”成為螞蟻和海洋書店的熱門標簽,但是李島島依然有自己的經營節奏。從6月17日放映第一部電影《東京物語》開始,書店每隔半個月都會組織會員免費觀影,都是小眾偏文藝或者不好找的電影。剛剛起步的“新”螞蟻和海洋書店,已經被兩個有個性的年輕人經營得有聲有色。
【書香地圖】
書店地址:天津市河東區時尚花園別墅區21-6
書店特色:天津市首家24小時書店。經過努力,該書店遷址到河東區時尚花園,書店除了有社科類、文學類和英文原版書,還有店家自制的咖啡,有像深夜食堂里的簡餐,有小憩和住宿的地方,有做手工書的課程,有讀書會、簽售會和講座,有每周的電影分享會,有“半年閱讀計劃”等為獨立書店轉型所做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