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印刷資源中心有限公司于12月11日發布公告稱,由于近年來市場環境轉變,《印刷資源》廣告收入每況愈下、經營困難而決定????!队∷①Y源》于1998年1月發刊至今已有18年,共出版214期,本年12月第215期出版后???/p>
短短一兩天這,消息瞬間傳遍了大江南北,業界普遍認為,傳統媒體,特別是紙媒的寒冬太冷太難熬。移動端的崛起是促使紙媒跌落的始作俑者,而其自身轉型的艱難性也預示了這個寒冬還要持續很久,移動互聯稱霸世界或成定局。
不只是《印刷資源》,近一年內,包括日本極具影響力的《瑞麗》在內,《壹讀》、《天南》等多本雜志宣布???,其中以《壹讀》為例,這本主打輕松化閱讀風格的刊物在創刊兩年后發布公告稱全面放棄紙媒業務,轉而將更多的精力投放在互聯網和新媒體業務上。下面,我們以傳統媒體與互聯網相比的優劣作為話題進行探索,給業界進出困境得到一定的啟發。
首先,紙媒互動差、時效弱顯得它“先天不足”
報紙從誕生之初,就作為一種單向傳播的媒介,被放在了一個“高高在上”的傳道授業者的位置。由于介質的局限性,其擔負的職責就僅是簡單的傳播作用,對于受眾的接受程度、反饋無從知曉。
新媒體海量的信息加海量傳播、海量互動,這樣的介質與傳播方式無疑成為現代社會的主流傳播方式。新聞最講求的是時效性,誰搶占了報道先機,誰就成為新聞戰爭中的勝利者。與新媒體相比,報紙便滯后一步。
其次,紙媒成本高、傳播受限導致實驗它“后天畸形”
眾所周知,一份報紙的面世,需要層層環節:記者采寫、相關領導審稿、編輯做版、校對檢查、領導簽版、印刷、發行……每個環節所花費的人力、物力,都構成了報紙的生產成本;而以互聯網作為傳播媒介的新媒體,其首先省去的就是發行成本。
另一方面,紙媒的傳播介質是紙,其依靠把新聞內容印在紙上傳遞出去,來達到傳播的目的。從報紙版面來看,它的信息容納量是有限的,而且報紙的攜帶性較差,與新媒體的易攜帶性、隨時隨地上網瀏覽的方便性相比,明顯從使用習慣上就處于了弱勢。
再次,紙媒同質化日趨嚴重,注定其沒落
報紙的同質化是市場競爭的必然產物,主要表現在報紙定位和新聞內容上。目前,我國報紙多定位于綜合性報紙,面向大眾市場發行,各家報紙的新聞內容重復率較高。報業專家曾在北京市場調查分析,對《北京青年報》、《北京晨報》、《京華時報》、《北京娛樂信報》、《新京報》一周報紙的相同版面與特色版面數量經過對比后,統計發現,相同內容占總版數比率最低為50.4%,最高的為83.6%。
同一區域內,報紙過高的重復率,讓不少報紙的存在顯得毫無意義,同質化的競爭讓不少報紙淪為雞肋。
據悉,傳統媒體廣告中,電視增長6.5%,廣播增長9.6%,戶外增長2.0%,而紙媒卻下降5.5%。由此可見,報紙成為傳統媒體中廣告負增長的媒體。而互聯網廣告的發展,與傳統媒體的頹勢相比,卻是另一番景象。
雖然,紙媒對此衰敗之勢仍然做了諸多嘗試,但業界仍然普遍認為,紙媒的寒冬不可逆轉。從最新的“雙十一”、“雙十二”營銷數據顯示,一半多的業績來自移動端,全民移動已逐步呈現。移動之風蔚然成蔭,稱霸世界或許只在一夕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