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9hbx9"></address>
    <listing id="9hbx9"><menuitem id="9hbx9"><menuitem id="9hbx9"></menuitem></menuitem></listing>

    <noframes id="9hbx9">
    <noframes id="9hbx9">

        <address id="9hbx9"><listing id="9hbx9"></listing></address>

        注冊成為vip商家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行業視點 » 正文

        需求減少成常態,紙與報如何自救?

        發布日期:2015-12-15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瀏覽次數:1267
        核心提示:當前,正值全國報業大變革、大調整、謀轉型、謀融合、謀創新的關鍵時期,推進報業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已成為報業發展的主旋律,新媒體裂變式的發展嚴重擠占了報業舊業態生存的空間,報業正遭受市場規模不斷縮小、發行廣告斷崖式下滑、業務骨干流失嚴重等嚴峻考驗。

          當前,正值全國報業大變革、大調整、謀轉型、謀融合、謀創新的關鍵時期,推進報業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已成為報業發展的主旋律,新媒體裂變式的發展嚴重擠占了報業舊業態生存的空間,報業正遭受市場規模不斷縮小、發行廣告斷崖式下滑、業務骨干流失嚴重等嚴峻考驗。
           
        具體到新聞紙市場,受紙媒廣告、發行量下降及全國新聞紙生產企業為數眾多的雙重影響,新聞紙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市場競爭異常激烈,紙廠普遍面臨產能調整、轉型升級的壓力,行業發展步履維艱。近日,由中國報業協會主辦的2015中國報業物資供應年會上,中國報協發布的全國93家用紙量大的報社2014年、2015年用紙量綜合統計顯示:2015年全國報業用紙量約為221萬噸,較2014年下降約18%,減少了49萬噸,而即便是這樣的下降幅度,新聞紙產業依然處于供大于求的發展形勢。這背后到底說明了什么,又預示著什么?“紙”“報”雙方該怎樣加強對當前報業在新常態下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的研判,繼續深化合作交流,共渡發展難關?

          用紙量減少,都市報市場變化成主因
           
        就國際市場而言,在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沖擊下,作為傳統媒體的報業衰落已是不爭的事實,新聞紙的生產和銷售也步入寒冬。世界新聞紙用量持續走低,已由2004年峰值時的3920萬噸減少到2014年的2760萬噸,10年間新聞紙消費需求凈減少1160萬噸,且目前已是近3年來的低谷,新聞紙生產廠家迎來新一輪的關?;蜣D產,成交價格也持續下降。
           
        就國內市場而言,我國新聞紙行業在經歷了多年快速增長后,目前正面臨產能過剩、市場競爭加劇、環保壓力增大、庫存增加、資金周轉緊張等諸多問題,而且由于人力成本、環保投入、融資成本的不斷攀升,產品價格大幅下降,從2014年上半年起,國產新聞紙價格更是創下了近20年來最低,新聞紙行業利潤大幅度壓縮。“面對困難,紙業主動變革,重新布局,轉型升級,優化提升步伐明顯加快。新聞紙市場正由過去粗放簡單的供應保障型市場向科學理性的消費需求型市場轉化。”中國報協秘書長胡懷福說道。
           
        據中國報協統計,今年國內新聞紙總產量約為235萬噸,比去年260萬噸的產量下降25萬噸,下降幅度為9.6%。在出口方面,由于出口價格低,今年的出口量很少,預計今年新聞紙總出口量約為2萬噸;在進口紙方面,預計今年全年進口量應該在10萬噸左右,進口來源國主要是韓國,約占進口量的70%。
           
        胡懷福介紹,從調查反饋的情況看,部分報社反映,今年由于新聞紙生產廠家大多數虧損,為了減少虧損,個別廠家對生產新聞紙的原材料進行了調整,成本雖然降低了一些,但新聞紙的質量也隨之下降,很多年沒有出現的問題又重新出現,如卷邊、起皺、中間粘連等問題。“現在每家報社都非常重視報紙印刷質量,希望各家紙廠確保新聞紙質量不降低。”
           
        在新聞紙需求方面,《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了解到,由于報業廣告經營的下滑以及發行量下降等因素,報紙出現減張、縮版、減量的情況,致使報業新聞紙采購量下降。在93家用紙量大的報社對比數據中可以看到,今年用紙量比去年增加的有18家,比例為19.4%;減少的有67家,比例為72.0%;其中8家持平,比例為8.6%。
           
        從區域市場分析中可以看到,全國6大區域中的報社用紙量與去年相比都在下降。其中,華北地區9家報社用紙量全部下降,最高的下降33%,最低的下降6%,總體下降19.18%;東北地區7家報社中6家用紙量下降1家持平,下降的單位中最高下降40%,最低下降2.3%,總體下降28.57%;華東地區26家報社中25家用紙量下降1家略有增加,下降的單位中最高下降38.9%,最低下降0.8%,總體下降17.70%;中南地區14家報社中9家用紙量下降4家增加1家持平,下降的單位中最高下降38%,最低下降3%,總體下降20.69%;西南地區8家報社中7家用紙量下降1家增加,下降的單位中最高下降40%,最低下降7%,總體下降22.8%;西北地區8家報社中5家用紙量下降1家持平2家增加,下降的單位中最高下降33%,最低下降13%,總體下降22.25%。
           
        “同前3年一樣,在全國6大區域報社用紙量都下降的情況下,中央級報社繼續保持穩定,21家報社中10家用紙量增加5家持平6家下降,總用紙量比去年增長了0.29%。”胡懷福說道。
           
        從報紙類型分析,這93家報社中,今年用紙量比去年增加的18家單位中有10家是中央級報社和2家省級黨報及6家地市級黨報。持平的8家單位中有5家中央級報社、1家省級黨報和2家地市報。胡懷福表示,其他各省的主要報業集團用紙量下降幅度較大,基本在20%~40%之間,主要原因還是各報業集團所擁有的都市報等市場化報紙的廣告、發行下降幅度較大,因此用紙量也有較大幅度下降,而集團內部的黨報用紙量基本不受影響,有的還略有增加,但由于都市報的新聞紙使用量在報業集團里所占比重很大,從而使得報業集團整體用紙量下降。
           
        供需或趨于平衡,轉型創新極為緊迫
           
        在融媒體時代,新興媒體的快速發展給傳統媒體帶來嚴峻挑戰,一個以新型媒體為鏈條的媒體生態環境正在形成和壯大,中國報業正在遭受發行量下降、廣告減少、受眾流失的煎熬。加快推進報業融合、創新、轉型發展極為緊迫。
           
        從2012年開始,報紙行業廣告連續3年下降,進入下行通道。2012年下降7.5%、2013年下降8.1%、2014年下降18%,降幅一年比一年大,遭遇前所未有的低谷。今年前三季度,報業廣告降幅更大,達到34.5%,可謂觸目驚心。胡懷福強調,這樣的數據充分說明,報業傳統的主營業務已出現嚴重困難,不變革就沒出路,不走融合發展的路子就將被邊緣化。
           
        與此同時,報業發行同樣困難重重,2015年上半年,世紀華文對全國70個城市的報紙零售終端(包括報刊亭、報攤、便利店、超市、書店等)進行了持續監測。監測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報紙發行市場并不樂觀,整體呈下滑趨勢,同比下滑了37.15%,其中,都市報類下滑幅度最大,居于各報之首。從市場份額來看,都市報依然占據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市場份額為50.65%。主營業務的下降嚴重影響了報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直以來,報業所提供內容的專業性和權威性是其核心競爭力。但近兩年來,隨著新媒體、自媒體異軍突起,其獨具特色的內容、清新的表達方式,更容易與受眾互動,吸引了不少粉絲,且忠誠度很高。報業所提供的大而全的內容不再具有優勢,更多細分市場、垂直市場的內容成為熱點。”胡懷福認為,一些以算法技術為支撐的技術性公司,按照受眾的興趣和需求推送內容,取得了良好的收益,這些都在連續不斷地沖擊著報業的內容優勢。受技術、人才、資金等短板的制約,推進報業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面臨許多困難,破題難度還很大。
           
        而在這一市場形勢下,2016年的新聞紙市場又會出現哪些變化呢?胡懷福認為,明年,我國新聞紙市場變化雖然還有很多不確定因素,但是,市場需求不斷減少將成為常態。主要由于我國宏觀經濟的發展受世界經濟不景氣以及新媒體的影響,仍將處于低位徘徊局面,報紙的廣告、發行等傳統業務將繼續下滑,新聞紙使用量一定還會下降,預計全國報業用紙量下降幅度約為9%,相比2015年的221萬噸減少20萬噸。
           
        記者還了解到,明年大部分新聞紙生產廠家將繼續保持正常生產,但有部分新聞紙生產廠家迫于經營壓力過大,還有可能關停并轉,新聞紙產量也將進一步降低。因此,從2016年起新聞紙供需形勢將逐漸趨于平衡,有利于緩解新聞紙“嚴重供大于求”的態勢。明年上半年新聞紙的價格也將保持穩定。
           
        今年以來,我國“紙”“報”雙方都面臨很大困難。胡懷福認為,對于紙業來說,必須要適應新的形勢和新常態,努力實現發展方式的轉變,加快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升級,并且要避免同行惡性競爭,確保新聞紙質量不降低。對于報業來說,在新常態下應抓住新一輪技術革命的機遇,大力推動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從當前全國報業發展新媒體的實踐來看,媒體融合是個動態發展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永遠在路上”。
           
        “要充分認識到報業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長期性、艱巨性。未來報業發展的出路只有三條,即創新、創造、創業。不創新是等死,缺乏創造力就會失去核心競爭力,創業不成功就會阻礙自身事業發展,使自身落后于時代。”胡懷福說。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返回頂部
        日韩黄色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