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upa 2012上馬,數碼印刷可謂一夜走紅,讓每位印刷人看到了希望。全球各大印刷設備制造商紛紛投資數碼印刷技術的研發與探索,其中包括海德堡、小森、佳能、柯達等。轉眼間,Drupa 2016就要拉開帷幕,值得期待。
我作為省內唯一從傳統印刷全身心轉行到數碼印刷的創業者,結合自身企業發展歷程,對數碼印刷行業的現狀及未來發展,談一些體會。
“玩轉”起來不容易
創業之初,我做過5年傳統印刷,數碼印刷出現后,覺得它挺難“打交道”。首先,單筆訂單金額小,一天幾十個訂單,才1000多元,還不如傳統印刷一筆訂單;其次,與設備商合作模式有較大差異:傳統印刷裝機后,各種生產耗材和后期設備保養及零配件是我們自行選購;但數碼印刷裝機后,除了紙張外,所有耗材和后期設備保養及零配件均有設備商統一配備,打一張要交錢給廠家,壞張也得交,一個月不生產,也要交1-2萬元零件保險費,若欠款,耗材就無法申請。
作為傳統印刷的補充,亟待提高優勢
因受油墨、成像原理影響,數碼印刷技術印制的印品質量還有待加強。同時,受成本約束,它很難突破傳統印刷優勢,因此只能以靈活方便、打樣輸出成為傳統印刷的有力補充。
數碼印刷作為新興技術,尚未在國內普及應用。一是設備昂貴,成本居高不下,數碼印刷設備主要采購對象是以設計院、圖文店為主,投資規模較小,需要配套的印后設備很少,滿足于日常標書、簡單文本裝訂即可,導致高端的、精良的印后配套設備無人研發。進口引進一套精裝自動線,就需要1000多萬;二是市場上大多數客戶認為數碼印刷只是普通打印,認可需要很長時間,而此時的市場大環境又是在傳統印刷業受數字媒體沖擊嚴重、面臨洗牌的關鍵節點上,價格戰的硝煙已然彌漫開來,數碼印刷價格哪怕只比傳統印刷高一點點也會讓終端用戶無法接受。
真正盈利點不是生產
數碼印刷和傳統印刷一樣,都存在價格火拼的風險。但我認為,無論是一個行業的開始,還是一項技術的開始,設備只能是敲門磚,而真正讓企業長期健康發展下去的更多是依靠完善的流程、獨特的模式、核心的技術。只有不斷創新,超前的意識才能避開粗放的競爭方式。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數碼印刷技術自興起之日便被眾多業內人士關注、追捧,而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我們無論是技術,還是在推廣和發展上,我們都還在路上。我們堅信,不久的將來,快捷、環保、時尚的數碼印刷會得到更多人的青睞。
作者為合肥大琦數碼快印有限公司總經理 汪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