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印一種報紙 到印70多種報刊
合肥報業傳媒有限公司印務分公司的前身是合肥晚報社印刷廠,與《合肥晚報》同時誕生于1957年4月,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成長,由最初的只印7000份4開4版報紙的小廠,發展為除了印刷集團旗下的《合肥日報》、《合肥晚報》、《江淮晨報》、10份社區報之外,還承印了《經濟日報》、《光明日報》、《農民日報》、《中國青年報》、《人民法院報》、《中國紀檢監察報》、《工人日報》、《中國國防報》、《南方周末》、《體壇周報》等70余種國家級、省市級報紙書刊。
創新變革 始終緊隨印刷技術潮流
合肥報業印刷始終緊隨新技術革命的潮流,1991年引進北大方正電腦排版和膠印輪轉機,實現激光照排和膠版印刷,告別了鉛字印刷時代;1993年推出合肥第一張彩色印刷報紙;1997年實現報紙雙面彩色印刷;2005年斥資進口了7.5萬份/小時的印刷設備,實現4張雙面彩色同時套印;2008年投入2000多萬元購買了高級進口設備,印力達到每小時42萬對開張;2009年投資引進了兩臺AGFA直接制版系統,徹底告別了傳統制版,進入數字印刷時代。
現在,又投資引進了全商業輪轉膠印機,配備了自動分頁、聯動三面切裝置,時速可達9萬份,且可同時印刷8開16版畫冊,裁切、裝訂一次完成,其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可以用于商業廣告、畫報、銅版紙、報紙插頁等宣傳品印刷。
數字出版發行中心 工程投資3億
隨著業務規模持續擴大,為了提高發行投遞時效,合肥報業傳媒集團計劃打造新的印刷和報紙發行平臺,于2013年7月22日動工建設合肥報業傳媒集團數字出版發行中心。該中心位于包河經濟開發區,總規劃占地29333平方米,規劃總建筑面積69349平方米,計劃總投資3.077億元。一期工程有2號、3號、4號樓廠房及部分地下室,項目啟用后,將大大提高集團印刷業務及發行平臺的承載能力,發行時效在現有基礎上可提速40分鐘;二期工程將建設1號、5號、6號樓,以及相應的配套設施。
在項目建設施工的同時,合肥報業傳媒集團開始著手印務部門的整體搬遷和設備安裝,克服兩地印刷等困難,確保了報紙的出版發行。
入選全國首批 數字出版示范單位
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合肥報業傳媒集團已初步形成黨報、都市報齊全,日報、晚報、晨報、周刊、手機報及網絡全媒體聯動,媒體之間統籌協調、責任明確、功能互補、覆蓋廣泛的傳播產業新格局。
2013年4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組織專家,依據戰略組織、資源實力、產品形態、市場表現等4類34項評估體系和評價指標,公布了《合肥晚報》等70家報刊圖書單位為全國首批“數字出版轉型示范單位”,國家將對入選單位在數字出版項目立項、資金扶持、出版資源配置、人才培訓等方面給予政策上的扶持。
促進集團文化產業結構 調整升級
數字出版發行中心正式啟用,標志著合肥報業傳媒集團具有了以印刷業務為核心,配套發行平臺和倉儲物流系統等設施的綜合性數字出版發行基地,不僅實現了集團印刷產品的多樣化、高檔化,吸附周邊地區高檔印刷業務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也促進了集團文化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提升了集團的綜合競爭力。
安徽省地市報業印刷協會秘書長呂大勇認為,“合肥報業傳媒集團已形成一套完整全面的印刷生產服務系統,印刷業務連續多年在安徽報業印刷行業保持領先地位。這次數字出版發行中心啟用,在新技術應用上又率先一步,有力提升了全省地市報業印刷企業整體技術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