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熱炒的環保稅,究竟是什么鬼?
6月10日,國務院法制辦公布《環境保護稅法(征求意見稿)》。此稿一出,制造業炸開了鍋。從稅法上說,環保稅可能成為習李上臺,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征收的首個新稅種,這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
原來的環保費改稅,一個字的變化卻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更迭。首先,環保稅規定:所有向環境排放應稅污染物的主體都需要納稅,征稅對象分為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固體廢物和噪聲四類。
天朝的稅種果然花式多樣,但這畢竟是利于國計民生,還百姓碧水藍天的大動作,不免有行業要為此受到沖擊,我們的造紙、包裝、印刷多少都在其列。
環保稅新法列出了“重點監控納稅人”:火電、鋼鐵、水泥、電解鋁、煤炭、冶金、建材、采礦、化工、石化、制藥、輕工(釀造、造紙、發酵、制糖、植物油加工)、紡織、制革等14個重點污染行業。首先,造紙就在其列。
喊了好幾年,環保稅是終究要出來了,在去年兩會時候,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就說,比如石油、造紙、印刷等行業會受到沖擊,企業只要造成污染,就要承擔責任。這部稅法就是要體現誰污染誰交稅的原則。
給薄利的造紙印刷包裝壓上一根稻草
雖然印刷行業未成為14個行業為重點監控納稅對象,但印刷仿佛注定會對環境造成傷害,印前的曬菲林,曬版中的化學原料,印刷過程中的油墨、洗車水及噪音等等都會對環境造成極大污染。
都說加稅最后都加到消費者頭上,也就是一環扣一環。對于中國的印刷企業來說,競爭激烈,利潤空間少加之紙價的上漲等諸多不利因素,環保稅的開征,前段的造紙等成本上漲,必然會對印刷企業產生極大的沖擊力。
近年來,印刷企業本來就受到多重利空的夾擊,加之環保的收緊,當然另一種說法說,如果印刷企業能順勢搭上環保的快車,畢竟目前印刷企業正處于薄利階段,很多企業舉步維艱,如果再加上環保稅的壓力,很可能會壓垮一批實力不算雄厚的印刷企業。
當然也有雙刃劍之說,一些企業如果貼上“綠色環保”標簽的印刷企業,未來的政府補助,市場生意應該會好做一點。同時有了這個標簽,可以爭取到很多大的國際訂單,同時彰顯了一個企業對于社會責任的擔當。
環保稅重要看點:視情況可加倍征收環保稅
值得關注的一點,此份《征求意見稿》規定的稅額標準與,與現在的排污費的征收標準基本一致。省級人民政府可以視情況,在規定的稅額標準進行上浮。同時,對超標、超總量排放污染物的,加倍征收環保稅。
企業在超標排放的兩種情況下,會被加倍征收環保稅。第一是,當污染物排放濃度值高于規定的標準,排放量高于規定的排放總量指標的,按2倍計征;另外一種情況是,污染物排放濃度值高于規定的排放標準,同時,污染物排放量高于規定的排放總量指標的,按照當地適用稅額標準的3倍計征。
同時,《征求意見稿》也規定了環保稅“打折”的情況。比如排放低于規定的排放標準50%以上,且未超過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可以期限內減半征收環保稅。
環保稅啥時候出來?
習總書記說過,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但是兩者相衡:寧可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這一基本思想,在此次立法過程中得到充分體現。
但是喊了這么久,環保稅到底什么時候出來呢?
前不久,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披露,“環保稅方案已經上報國務院”。相比之下,環保稅調整的范圍和立法難度較小,又具有實施的迫切性。按目前進度,環保稅可能明年底出臺,成為十八屆三中全會后率先制定的新稅法。
實際上,在今年全國人大正式通過新《立法法》,稅收法定最終成為了法律后,環境稅要從法律的角度固定下來,此前也有媒體報道,財政部也確實按照這一思路,計劃爭取在今年先完成環保稅的立法程序,在明年正式開征。
行業的看法:如果在經濟形勢好的時候出來更佳
此前,面對環保稅的說法之時,主要從事軟包印刷的江西一家公司總經理羅先生則對外表示,若是仍沿用傳統印刷技術,以當地環保部門的排污費標準計算,公司滿負荷生產情況下,每年需繳納的排污費可達幾十萬。
雖然尚不知環保稅如何征收,但是走老路難有出路。他建議國家對探索綠色轉型且營業額規模不大的企業提供環保稅減免優惠。
一位環保領域的企業負責人對媒體表示:“以前大家都擔心,加了環境稅以后,對工業企業的成本會雪上加霜,尤其是我們現在經濟下行情況這么嚴重。我覺得環境稅是晚了10年,如果早10年,在當時我們經濟形勢很好的時候來推,效果會很好,現在確實壓力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