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手
RR當納利家族辦公室的模式也開始為中國的富豪們所效仿。不過,辦一個獨立家族辦公室的費用比想象中更高,需要有自己的律師團隊、投資團隊、甚至IT平臺也要自己做。
“如果一個亞洲家族只有5個至10個家族成員,現在還不需要用這么高的成本來設立單獨的辦公室,大部分還是考慮借助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的平臺來做。”瑞銀集團亞太區慈善及價值投資服務部主管董黎瀅告訴《環企企業家》。去年,瑞銀訪問了30多個亞洲辦公室,結論是管理2億美金以上資產才值得單獨設立家族辦公室。
無論最終是否成立家族辦公室,中國富豪們關于家族傳承的咨詢需求已愈發強烈。“2006年是重要的轉折年份,在此之前,亞洲家族傳承業務的高凈值、超高凈值客戶主要來自香港和東南亞地區?,F在前來咨詢方案的每5個新增客戶中,就有一兩個來自中國內地市場。”董黎瀅表示。
近年來,國內第一代企業家已經陸續過了50歲,在海外求學的第二代也已經學成歸國,中國的財富家族正在迎來企業接班、家族傳承高潮,亦在經受著由此帶來的困頓與憂慮。
與歐美的RR當納利家族、愛馬仕家族、洛克菲勒家族動輒五代到七代的家族傳承經驗不同,國內富豪們對實現永續傳承的架構并不了解,在前期有著大量的咨詢需求。
“守家、守企、守財富是他們的基本目標。”瑞銀香港家族咨詢服務部董事汪玉琳表示,
作為全球最大的財富管理機構,瑞銀為富豪家族提供三大類的服務。
首先是家族治理,幫富豪們理清家規、家族價值觀并書面寫下來作為家族憲章。這些條文包括公平的分配方案,包括后代加入企業要符合哪些條件、要哪些大學畢業、達到怎樣的成就和地位才能做真正的管家等。“最重要的是擬定書面憲章的過程”,汪玉琳認為,通過這種方式,讓家族每個人坐在一起商討。
然后是設立架構。無論是設立家族辦公室、慈善基金會、還是通過信托、保險等方式,建立一個完整的財富管理與傳承的平臺。汪玉琳透露,國內大部分家族會考慮使用信托的方法,規定誰能受益,誰算外人不能受益。并贊助每一個人的醫療費、保險費,使得基本的生活不需要擔憂,第三類服務則是借助瑞銀全球的網絡,召集不同國家不同階段的家族企業,舉辦論壇彼此學習,讓國內的富豪們了解歐美維持100多年不衰敗的家族是如何做到的。
在RR當納利家族辦公室管理中,也少不了金融機構們的支持,艾略特透露,瑞銀、摩根都為其辦公室提供服務,他認為在這個過程中最好的狀態是銀行獲得利潤、家族企業獲得好的服務不斷發展實現雙贏;而差的情況是,大銀行只給客戶賣一個產品,家族成員并不理解這個產品,過度依賴金融機構的幫助使其變懶不愿意學習,那么家族辦公室的核心價值就沒有實現。
“所以,金融機構的決策幫助非常的重要,但始終要家庭成員自己承擔起責任。”為此艾略特一直在不斷地自我教育,為了管理好這個家族辦公室,去加州伯克利大學繼續學金融財務知識,了解這些內容以便與金融機構進行更好的洽談對接。
慈善
“雖然建立了一個好的架構、漂亮的家族辦公室,但孩子毫不感興趣,不懂得怎樣管理和用這筆財富,同樣無法實現傳承的目標。”汪玉琳認為,放在第一代企業家面前的首要問題是怎么培育孩子做接班人。
有時候錢太多反而成為第二代的毒藥,讓人變得懶惰、麻木,失去學習和自我更新的動力,從而迷失自我。對這些富豪們來說,慈善則是一個非常好的教育工具。
瑞銀財富管理香港首席執行官盧彩云表示:“商業家族愈來愈發現,慈善事業在創建家族傳承上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家族傳承和回饋社會,有助于家族價值世代承繼,并促進和諧與凝聚力。”通過慈善讓下一代收獲的不僅是家族企業的財富,同樣還有價值觀以及相應的規則。
尤其是在中國大陸,慈善事業正成為蓬勃興起。2013年Wealth-X與瑞銀的億萬富豪人口調查顯示,中國擁有全球第二大億萬富豪捐贈群體,僅次于美國。同亞洲其它地區一樣,中國富豪家族表現出日益濃厚的興趣,想要更切實地了解如何通過慈善事業建立持久傳承。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教授高皓告訴《環球企業家》,家族傳承的背后實際是四大資本的傳承:有形的金融資本、家族和諧的資本、體現家族成員內在能力的人力資本、最后是社會資本。最后一項往往被忽略掉,參與慈善事業、加強社會資本實際對前三項都有正向的意義。“香港、臺灣的一些失敗案例,都是源于子女爭搶有形的資本,沒有得到正向的引導。”
不久前瑞銀幫助某亞洲大家族通過慈善基金的方式實現傳承。此家族第一代生意經營成功,但家族成員不少,擔心因分家導致第二代、第三代以后家族沒落。在瑞銀建議下,每個家族成員都拿出一部分股權交由瑞銀的慈善信托基金管理,股權比例合計為10%,然后每個家族分支都派駐董事參與慈善基金的運作管理。
基金會將是永續經營,該模式保證了未來即使后代的股份都賣光,這10%的股份也永遠不得出售,同時將基金會交予第二代去管理,培養他們領導能力。家族里面每一個分支都要派一個后代坐在基金董事會里。類似洛克菲勒家族,三四百名家族成員一年聚會兩次,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事業,但聚會只談慈善,通過慈善事業將家族成員團結在一起。
不過,類似這樣成熟的家族基金會,通常需要上百人的專業團隊來操作,每一個項目都需要團隊去管理執行,其成本相對較高。不同于海外成熟的家族基金會,國內的家族做慈善并沒有成立專業團隊去做,而是不同地域和不同機構合作,整個管理要求變得更高,成本與效率的問題成為國內富豪們的首要考慮。
RR當納利家族1952年成立了第一個基金會,支持芝加哥的民間機構、大學和醫院。隨后又陸續建立了許多不同的基金會,通過慈善來傳遞價值、傳遞文化。如今在艾略特的管理下,基金會的投資更加關注全球視角。
“如何提升慈善資本的利用效率是我現在最感興趣的問題。”管理家族的慈善事業成為艾略特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工作,“我們把管理的資產,90%做投資,10%做慈善,我的目標是將資本市場和慈善市場的資本效率結合起來。”艾略特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