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互聯網雖熱,但行動仍需冷靜,固然融資的多少是考量一家電商最為直觀的指標,但是在印刷行業中僅僅融到資就能算是成功了嗎?還記得2012年紅極一時的個性定制電商涂書網,被譽為當年業內的互聯網新秀。令人遺憾的是,在運營兩年后倒閉了,本報對此也進行過專題報道。一部分人將之分析為時運不佳,未等到互聯網滲透印刷業的最佳時機。殊不知,涂書網也獲得過不菲的融資金額。如此看來,涂書網也未能因為手里的融資而拿到赦免牌。
印刷企業 電商入口撲朔迷離
電商網站可以融到資,但十萬余家印刷企業未必都可以。放棄印刷主業,都主攻互聯網顯然并不現實。正如會上大家所討論的,究竟是該“造船出海”還是“搭船出海”,抑或“租船出海”?此“船”即指互聯網。對于占絕大多數的中小型印刷企業而言,在瞬息萬變的互聯網氣象之下,作為一個IT“外行”,究竟電商入口在哪里?人們充滿困惑。
即便入了門、找到“船”,企業仍舊疑云重重,怎樣的合作模式才是印刷企業和電商網站都認可并受益的?電商大佬們的贏利秘方到底是什么?如何通過線上實現印刷文化創意標準化?對價格戰有著切膚之痛的傳統印刷企業怎么理解互聯網的價格戰,甚至免費?……
記者了解到,作為一個收費型會議,在效益走下坡路、成本直線上升的微利印刷業的今天,印刷電子商務年會雖然開出了每人上千元的會務費用,但仍舊吸引了來自全國的300多位企業管理者,足見印刷人對于涉足電商的迫切。然而活動本身是否能夠實現雙贏,印刷企業的如上疑云能否解開呢?
放眼國內,大大小小的印刷企業開始或正在籌備電子商務,有的投入十幾萬元購買軟件、建設網站,然后又繼續投入十幾萬元做百度推廣、網絡營銷。然而效果如何呢?“很多如此做過的企業都有體會——收效甚微。”浙江點陣印刷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池海峰在調研過眾多此類公司后總結說:“如上觸網模式效果不好,網上幾乎沒有生意。”但是他介紹,客觀事實是,即便在如此寒冬的行業背景下,確實仍然有一批人“活得很舒服”,他們是怎么干的呢?他們都是自動化方面的高手,在標準化、自動化、信息化上下苦功。如此說來,還是得在線下下功夫。
做好線下得到了眾多務實型印刷人的支持。杭州影天印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嘯谷表示:“當下,IT企業做印廠,印廠做互聯網,其實都不如兩個人好好合作。”這一觀點同樣得到了眾多同仁的贊同——“對,做好自己的定位,啥都做啥都做不好。”“或合作,或收購。”“取長補短,合作共贏。”
“互聯網變革進入深水區,正在深入所有傳統行業、解構和重塑所有傳統行業,重度垂直的大趨勢已經凸顯。”陳濤呼吁同行,工業化和IT化是第一步,也是傳統企業的立足根本。做好管理改進,提升信息化水平,改善供應效率;做好產品,做好品質,做好服務。這也揭示出,印刷行業雖然涉足網絡,但是做好線下服務才是關鍵。
消費者 用戶體驗度得到認可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能夠再現入榜網站的真實服務質量。與2014年相比,2015年中國印刷電子商務網站20強榜單評選中,創新地加入了用戶體驗評分,將用戶體驗作為一項新的評判標準。主辦方邀請和招募了行業專家、媒體、大眾作為特邀評委,分別通過真實的在線下單,對網站的基礎建設、客服質量、印品在線設計、印品質量以及送貨速度等多個購物體驗維度進行評價,填寫調查問卷,最終得出體驗評分。
經統計,2015年中國印刷電子商務網站20強用戶體驗的平均得分為77.65分。其中,個性化印刷網站的平均分為76.3分,商業印刷網站的平均分為79分。陳彥分析,從評分中可以看出,大家對于印刷電子商務網站的表現還是比較認同。其中,商業印刷網站的用戶體驗分與個性化印刷網站基本持平,這也說明更多擁有印刷基因的商業印刷網站,并不比更多擁有IT基因的個性化印刷網站遜色。
陳彥表示,仍需改進的問題也比較突出,其中網站穩定性仍需提升、網站設計仍需改進、網站的客服響應及時性差和服務質量不高、送貨體驗不盡如人意等問題突出。有一些評委因為一些細節的不到位而否定了整個網站的努力,這也反饋出大眾體驗眾口難調的特性,也說明了做好用戶體驗確實是一件不容易做好的事情,仍然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去完善。
背景
3月19日,在由中國印刷科學技術研究院、北京科印傳媒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科印網、印刷家承辦的第三屆中國印刷電子商務年會上,2015年中國印刷電子商務網站排行榜發布。榜單聚焦于在線印刷與交易類型的網站,包括個性化定制印刷平臺、商業印刷網絡訂單平臺、按需印刷平臺等20家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