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9hbx9"></address>
    <listing id="9hbx9"><menuitem id="9hbx9"><menuitem id="9hbx9"></menuitem></menuitem></listing>

    <noframes id="9hbx9">
    <noframes id="9hbx9">

        <address id="9hbx9"><listing id="9hbx9"></listing></address>

        注冊成為vip商家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企業訪談 » 正文

        走進印刷廠 探訪永不熄滅的印刷之光

        發布日期:2015-03-02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報  作者:ahprint  瀏覽次數:2399
        核心提示:工人日報社印刷廠建于1949年7月15日,占地面積有4680平方米。夜晚11點多,龐大的印刷車間內燈火通明,印刷工人已經開始忙碌,他們在轟隆隆的聲響中調試著機器,為即將開印的工作做著準備。廠外,《新京報》等單位的送報車已在悄然等候中

          每天清晨,當你第一時間拿著報紙閱讀新聞的時候,可曾想過這張散發著油墨香的報紙是怎樣出版的?每天夜晚,當你準備入睡的時候,可曾想過有一群人卻才開始工作?在一個月朗風清的夜晚,記者帶著這樣的疑問,前往工人日報社印刷廠進行了采訪。

          上班有點 下班沒點

          工人日報社印刷廠建于1949年7月15日,占地面積有4680平方米。夜晚11點多,龐大的印刷車間內燈火通明,印刷工人已經開始忙碌,他們在轟隆隆的聲響中調試著機器,為即將開印的工作做著準備。廠外,《新京報》等單位的送報車已在悄然等候中。

          在夜班工作8年的李建啟今年59歲,是制版車間主任。微胖的身體,油亮的頭發梳向腦后,誰能想到他從事印刷行業已40個年頭。他告訴記者,印刷廠工人一般是晚上10點上班,次日凌晨四五點鐘才可以回宿舍休息。由于當天是周五,周六各報社的報紙少一些,所以改為夜里11點上班。

          李建啟負責的部門叫印前部,主要職責是把各個報社發來的電子版面做成PS版,再轉到印刷車間,這樣印刷車間就可以開始工作了。在接下來的五六個小時時間里,印刷工人會將一捆捆印好的報紙配發到相應的報紙運輸車,發往各個發行站。這期間還要時時檢查各個環節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

          和大部分印刷工一樣,李建啟生活上一直很有規律,一般是午夜上班,清晨四五點下班,回到家八九點睡覺至下午兩點,晚上7點再上床睡會兒覺,午夜再去廠里上班。如遇到國家領導人出訪或兩會召開,各報社編輯部的版面完成較晚的時候,他們就要推遲下班時間,很多時候第二天早上8點鐘還沒有下夜班,那時每天睡覺的時間不足5小時。

          出報無小事 事事連大事

          在上夜班初期,李建啟極不適應。他每次看版樣都非常認真,眼睛幾乎“貼”在電腦屏幕上。李建啟說:“印刷工作一環扣一環,尤其制版是第一個環節,絕不容一絲馬虎,很多事故都是在這里被‘堵’住的。”

          不久前出現的一個小插曲讓李建啟記憶深刻。今年1月31日《北京青年報》13版的“北京市文聯送‘福’進村”的圖片新聞“似乎有問題”。認真想過之后,李建啟決定撥通《北京青年報》編輯部的電話,就黑白版樣上一處“白色”遮住了人臉的情況進行核實。當得知是吹鼓起的糖人遮住了人臉,不是照片本身的問題時,李建啟放心了。他對記者說,還好不是大問題,如果出現問題,不但要更換圖片,還有可能整個版面都要調整。“如履薄冰、戰戰兢兢”,是李建啟對夜班工作的概括。他經常對新來的工友念叨“出報無小事,事事連大事”。

          目前,工人日報社印刷廠承擔著幾十種報紙的印刷任務。深夜1點半,《北京青年報》準時傳來版樣。趁著李建啟在忙著制版的時候,記者走到印刷車間外沿看到,墻腳下有一字排開的許多欄桿,欄桿中間是一個四四方方的大洞,下面是彎彎曲曲向下延伸的軌道,大概有兩層樓房那么高,捆好的報紙就是從這里滑下去的,然后配發到運輸車。

          人人守陣地 企業勝一籌

          周曉今是工人日報社印刷廠廠長,他對自己剛剛工作時的評價是缺少“冒險精神”,不同于其他同學敢于嘗試各種工作。

          18年前,從北京印刷學院出版管理專業畢業的周曉今,在別人有些異樣的目光下選擇加入工人日報社印刷廠,從基層業務員做起,值夜班、跑客戶,到現在已經算是印刷行業的“老人”了。

          “在同學的影響下,我不是沒想過跳槽,可從接觸印刷的第一天開始,我就再也放不下了。在別人看來,大學生畢業到印刷廠工作,多少是有些委屈的,每天要忍受夜班的辛苦、機械的轟鳴、粉塵的困擾。但這些都是可以戰勝的。”周曉今說。

          作為管理者,周曉今提出“工作要創新、環境要更新、人才要關心”的管理理念。這不僅是周曉今對自己的要求,也是對整個印刷廠的要求。在人才管理方面,他更是給予年輕職工“犯錯的機會”。周曉今認為,人無完人,但每個人都有閃光點,只要有一個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犯錯能改就是可以原諒的。“報紙每天都要出版,總要有人來印刷,責任總要有人承擔,作為新聞出版人,愿意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印刷事業。”周曉今堅定地說。

          凌晨4點,《新京報》的送報車拉走了報紙,目送著漸行漸遠的車輛,記者知道新的一天開始了。燈火通明的印刷廠內,工人們依然在忙碌著,估計他們得天亮才能下班了。

          他們是平凡的基層工作者,卻做著不平凡的事情。每個夜晚,在人們舉家相聚時,他們卻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為新聞出版事業默默奉獻著,給夜色帶來了永不熄滅的“印刷之光”。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返回頂部
        日韩黄色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