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9hbx9"></address>
    <listing id="9hbx9"><menuitem id="9hbx9"><menuitem id="9hbx9"></menuitem></menuitem></listing>

    <noframes id="9hbx9">
    <noframes id="9hbx9">

        <address id="9hbx9"><listing id="9hbx9"></listing></address>

        注冊成為vip商家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行業視點 » 正文

        內容版權或成數字出版時代贏利點

        發布日期:2015-02-10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熊麗  瀏覽次數:1420

         

          張作珍告訴記者,2014年三聯韜奮書店實現銷售額2100萬元,同比增長800多萬元,增長近七成。去年4月書店實行“24小時營業”后的三個月內,進店人數和人均消費都顯著增加。目前,三聯韜奮書店晚9點至早9點的夜間營業額每天平均為1.5萬元,最高時達到5萬元。24小時營業額最高達到16萬元,是過去的3到4倍。“應該說,我們在轉型創新上取得了初步成功,今年我們還將再開兩家新店,一家在北京,一家在外地。”張作珍說。

         

          “我們碰上了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談到互聯網對實體書店的影響,蘇州獨立書店“慢書房”合伙人之一劉穎,態度樂觀。“就連我的新疆老家,都有很多人知道我們這家小小的書店,這真的很奇妙!我們還通過網絡,聯系到了幾十位作家免費來做講座。這在非網絡的時代,簡直難以想象!”劉穎說,慢書房有60%-70%的讀者是從網絡導流而來。不少讀者建議慢書房開網店,還有一些不能來店的讀者要求成為網絡會員。

          通過互聯網延伸服務,擴大消費群體,成為許多實體書店的自覺選擇。三聯韜奮書店的網店由書店員工兼職維護,去年銷售額達到200多萬元。

          張作珍說,三聯韜奮書店的多元化經營,仍然以堅持自身特色為前提。網店與書店實行差異化經營,網店以自選書及網絡暢銷書為主,門店則以人文社科為主,兼顧部分少兒書。書店以毛邊書、作家簽名書等稀有特色品種作為突破口,來帶動其他圖書品種的銷售。店里還引進了部分風格契合的文化創意產品以及高端CD等,但是占比很小。

          劉琳告訴記者,她每年的圖書消費超過千元,幾乎每次境外旅行時都會到書店買書或周邊產品,相比之下,國內大多數書店在環境品位、閱讀體驗上還有待提升。

          “體驗經濟”或許可以成為實體書店的制勝之方。2014年慢書房被評為十大“江蘇最美書店”之一。劉穎說,我們為讀者提供可以坐下來的,有人情味的閱讀空間。店里提供健康茶飲,并有紙筆輔助閱讀,工作人員盡管薪酬不高,卻都是愛書懂書之人。慢書房還提供代寄書服務,邀請讀者一起參與制作原創書簽。“手抄書”和“讀者筆記”等活動的人氣也非常高。而作者見面會、店外讀書會、相書會、“慢師傅說書”等大量多形態的讀書會和閱讀沙龍,則大大增強了讀者黏性。“我可以很驕傲地說,我們從2012年開業以來,一直活得很好。”

          “一老一小”,我是亮點

          少兒圖書市場與老年圖書市場,成為互聯網沖擊下圖書市場的新亮點

          1月25日,記者在北京圖書大廈看到,四層的少兒專區場景火熱,許多家長和孩子坐在地上捧書而讀。家長季先生告訴記者,“我喜歡看電子書,但是給孩子買書,肯定會買紙質書。”

          數字驗證印象。當當網的數據顯示,在當當的100多個圖書類別中,2014年銷量最大的前三類書分別是童書、中小學教輔和小說。其中童書增幅很明顯,達到40%。

          “不謀而合!”孫利軍認為,少兒圖書市場之所以越做越大,一方面因為家長更加重視兒童教育,不想讓孩子過早接觸電子產品。另一方面,對傳統出版人而言,少兒圖書不僅能夠帶來短期利益,更重要的是,越來越多人意識到,要想與電腦、手機等新媒體抗爭,關鍵在于爭奪未來的讀者,從小培養他們的閱讀習慣。

          北師大出版社大眾與少兒讀物分社副社長胡苗告訴記者,“我們發現,中國家長對繪本的需求特別旺盛。原創繪本也得到越來越多家長的認可。”北師大出版社去年攜手原創繪本名家,開展了原創繪本的巡回講座。從大城市到小縣城,講座做了上百場,還有家長追著講座跑。現場簽售率達到了40%,按冊數來算幾乎人手一本。而在幾年前,這一數字只有10%—20%。“原創繪本的春天,來了!”

          在孫利軍看來,少兒圖書市場與老年圖書市場,成為互聯網沖擊下圖書市場的新亮點。

          孫利軍說,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圖書市場正在啟動之中?,F在城市里絕大多數老人衣食無缺,精神養老受到重視。從閱讀習慣來看,老年人更喜歡讀書看報,而不是讀電子書。在閱讀偏好上,傳記類、泛文化類、養生保健類及日常生活類圖書,受到關注。北京開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監測也顯示,2014年增長表現最好的圖書類別,正是傳記類和少兒類。

          我國目前唯一一家主打“老年牌”的出版社——華齡出版社總編蘇輝告訴記者,由于老年人的閱讀偏好一般是在既有閱讀習慣上有所拓展。老年圖書的劃分,并不如少兒圖書那樣清晰。老年人對于圖書的需求有幾個特點:字號要大、圖文并茂、定價不要太高、指導性實用性要強一些。華齡出版社近兩年推出的《中國老年人健康指南》、《中國老年人防詐騙指南》等書,都很受老年讀者歡迎。

          更多出版社重視起老年圖書市場。2014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全國老齡辦舉辦了首屆向全國老年人推薦優秀出版物的活動,得到眾多出版社的積極響應,報名的圖書多達1300多種,最終從中挑選了90種紙質出版物及10種電子出版物。蘇輝坦言,出版社熱情如此之高,也從側面反映了老年圖書市場在渠道上依然處于劣勢。如何讓優秀的出版物順利到達老年人手中,這是一個問題。“老年圖書市場應該有很大潛力可挖,但是具體怎么做,我們也還在摸索之中。”

          孫利軍認為,要解除讀者“無書可讀”和出版社“無人讀書”的困境,需要補齊我國出版產業鏈中缺失的幾個環節,如出版市場調查、出版經紀人、讀書俱樂部以及出版評論,打通讀者與出版社之間的溝通渠道。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返回頂部
        日韩黄色一级